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约在10月份左右开始着手政治复习,每天专注做选择题,不过量不大。我挑选了一本能够作为教材的参考资料,坚持每天都仔细阅读一部分,多加研读,以理解为基础来掌握选择题,避免机械地死记硬背。对于大题部分,我会在考前大约20天启动准备,每天背诵两到三题,主要是为了考试时能有话可说。即使无法完全背熟也没关系,要相信自己,那些你没能记住的部分,很可能是不会出现在考题中的,保持自信至关重要。在冲刺阶段,我使用了肖秀荣的冲刺8套、最后4套卷、考点预测的背诵版,还有一本《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任汝芬系列的书籍。做模拟题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发现知识盲区并及时回顾巩固;二是有可能押中题目,就算无法完整背诵大题,也要确保记住关键得分点。
考研数学方面:
高数:汤家凤高数辅导讲义、张宇高数十八讲(基础阶段有难度)。这个阶段以教材为主,一星期一章,个别章节量大安排两星期。主要是先看教材本科教材或者同济、浙大的皆可(但要以考纲为前提),挑一些教材课后习题来做。另外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争取搞懂每一道题。这一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很多题目是似懂非懂,因此需要在比较模糊的地方做标记,下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在这些地方多花功夫。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考研英语,想必你们都知道,它跟四六级的要求截然不同。有些同学或许仅凭高中基础就能顺利通关四六级,却无法轻易通过考研英语;反之,有些人在四六级上表现不佳,但他们专心复习考研英语后,也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这说明,机遇总是眷顾有备而来的人。我在大三下学期的三月份开始了英语复习,使用的教材是绿色封面的词汇书以及王若平的“考试虫”系列(包括长难句、大学英语语法讲座及练习)。从三月到六月,我主要专注于背单词和研究长难句。此阶段需重视长难句的学习,不能单纯死记单词,要在理解长难句的过程中记忆,这样更牢固。如果可能,尝试背诵长难句,也有助于日后写作的素材积累。考研词汇至关重要,尤其是多义词和熟词僻义,需要不断归纳和积累。进入七月,我开始第一次刷真题,平均三天一套,推荐使用张剑的英语黄皮书。每完成一套,都要深入剖析,对比自己的思路和命题者的意图,找出错误的原因,对每道错题给出合理解释。同时,单词和长难句的复习也不能间断。每天早晨朗读真题文章,反复阅读直至能用中文复述内容,如此既提升了语感,也巩固了单词记忆。即使炎热的夏天让人难以静心,但只要想到远大的目标,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咬紧牙关就能度过。保持毅力,别羡慕他人进度,安心走好自己的路,每一步都要扎实!暑假结束后,大约在九月初,我开始第二轮复习,重点是阅读理解和翻译。重温近十年的真题阅读,逐句解析成分,彻底攻克每个长难句。继续在真题中背单词,留意多次出现的词意。由于我对翻译感到畏惧,所以我选择了勇敢面对,将近十年的翻译题全文翻译了一遍,虽然每篇耗时约一小时,但最终收效显著,翻译的过程帮助我记住了很多句子和单词。要有足够的耐心!转眼到了十月,我便开始准备作文部分,众所周知,英语成绩的关键在于作文和阅读理解。以往考四六级时临时抱佛脚背模板,但在考场上往往无用武之地。因此,为了考研作文拿高分,我提前准备,购买了《英语高分写作》,每天背诵一篇真题作文并积累表达。晚上再默写早上的作文,确保内容深深烙印在心中。坚持到十二月,然后回顾之前背过的所有内容,强化记忆。之后每隔几天,我会背诵一些辅导班老师预测的热门话题作文。在此期间,切勿忽视真题,持续进行第三次复习,从整体上掌握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层次和选项,总结解题策略,明确如何定位信息寻找答案等技巧。这时我才开始接触新题型和完形填空,力求在这些部分不失分。至于完形填空,建议多积累词汇,增强文章逻辑训练。十二月以后,关键是要保持状态,每隔几天做一套题以避免临场生疏。我在十二月后做得较少,导致考试时感觉不顺,希望你们在后期能合理规划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中的化学过程,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要深入理解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因这是理解酶活性、抗体识别等生物学过程的基础。
对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肪酸等基础单元,不仅要它们的结构,更要理解其生理功能。比如,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则是体内储存能量的形式。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呼吸链等,需清晰的流程图记忆,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复习生物化学时,我发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非常有效。凭做实验,直观地看到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定期做习题和模拟试卷,有助于巩固知识并提高应试能力。尤其对计算类题目,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多加练习。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帮助。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凭交流,从他人的思考中获得新的启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教授或同学可能会提出一些你未曾考虑过的问题,这对拓宽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我认为,生物化学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要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了解前沿的研究成果。这样不仅提升专业知识,也能激发对学科的热情,为未来的研究生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