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急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学习策略如下:首先,我会认真研读“风中劲草”的知识阐述,用彩笔标注关键点,以利于后期复习时能迅速把握要点。每个主题阅读完毕后,我会紧接着做对应的“1000题”部分,并检查答案,标出错误,这些错误是后续强化训练的关键环节。大约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我完成了“风中劲草”和“1000题”的全面学习。进入第二轮,由于第一轮的基础,我对政治的理解更加深入,许多概念逐渐明朗,复习效率也因此提升。这一阶段,我会专注于重温之前标记的重点和错题。第三轮,我会仔细阅读肖秀荣的时事分析,此轮目标在于巩固记忆,将重要知识点牢记心中。
当三轮复习结束后,就进入了最后的决战阶段。这时,我采用的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我会定时完成选择题,通过错误来回溯相关知识点。对于大题,这是重头戏,必须熟背全部20道题的答案。肖秀荣的预测题每年都有原题命中,今年也不例外。即便有些题目未直接命中,稍加改动肖4的答案也能成为有效的答题内容。
对于政治备考,我推荐大家平日多关注时事,多读人民日报,保持与党的思想同步。复习时要专心致志地背诵,成功就在眼前。在考试前一周,我感到非常焦虑,政治还没背太多,选择题又常出错。然而,压力越大,就越需要坚持。直至考前两天,我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成大约十个专题,思路顿时变得清晰,做题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考研数学方面:
在十一月初始,考研复习进入关键阶段:我开始回顾2017年至2010年的历年真题。依旧采用之前的学习策略,但此时需要限定答题时间,并且自我批阅,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错误的部分做好标记,这些真题我反反复复练习了三次。后期如果还有余裕,我会尝试合肥工业大学的模拟试卷,它们的难度相对较高,不过我认为题目的设计很有价值。可惜我时间紧迫,只完成了三套,之后又抓紧时间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冲刺阶段(12月初-考前)回顾笔记,总结作文框架,适当模考。主要看做过的真题和笔记,着重复习做错的题和薄弱知识点,整理写过的作文,总结不同话题的常见行文思路,适当总结通用的作文框架,以便在考场快速成文。可事先预留1-2套真题,在考前1-2周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演练,熟悉考试流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是关键。这包括政策过程模型(如洛维斯-埃奇科西斯模型,杜鲁门的行政决策模型等),政策制定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理论,以及政策执行和评估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答题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和分析政策问题的关键。
关注实际案例研究。公共政策分析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实践的应用。凭分析国内外的政策案例,例如环保政策、教育政策、公共卫生政策等,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形成、实施和影响,也能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定期阅读《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等学术期刊,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
再者,掌握数据分析技能。在现代社会,数据已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学习如何使用SPSS、R或Python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公共政策分析至关重要。你凭在线课程或者教材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论文写作能力也不可忽视。公共政策分析往往需凭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来呈现分析结果。学会清晰地阐述观点,逻辑严密地论证,有效地引用和解读数据,这些都是你需不断磨练的技能。
持续的自我学习和反思是提高的关键。政策环境时刻在变,新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涌现。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定期复习巩固旧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反思理论的应用,将使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