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建议是不要死记硬背,也别依赖神马押题书。如果你是理科生,政治一定要早看,千万别等九月红宝书出了在看,文科生的话等红宝书出了也不迟。感觉答题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需要你原封不动的被原话的地方,把概念的用词说对,用语规范一些就可以了,背原文太浪费时间了。另外也别依赖所谓的押题书。的确,这些押题书确实会押中一些,但是你要知道,依赖押题可能让你上线,但在竞争中一定会成为你的拉分科目,毕竟如果要冲击名校仅上线是没用的。在考场上,前面的单选题根本不成问题,都非常有把握,之后的主观题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前面答的太全,每张纸都是满满的,最后一道大题没有了时间,在最后10分钟内匆匆写完。大题一定要分条,尽量多,只要有关系的都写上,字体要清楚。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尝试用红宝书学习词汇,但发现并不适合,于是转向拓词和扇贝作为背单词工具,而查阅单词我更倾向于使用海词,因为它的释义与真实考试中的含义较为贴近。有时,我会用金山词霸来补充查词,因为它在某些情况下能提供海词缺少的含义。对于1997到2005年的历年真题,我的方法是做完一篇后深度剖析并翻译每一句,关键是要弄明白错误的原因。对于2005年之后的题目,我会按照考试时间限制完整地做一套(作文除外)。当无题可做的时候,我购买了何凯文的最后几套模拟卷来保持手感,尽管市面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率,主要是为了实战演练。关于写作,我在十月开始接触高分范文,我觉得模仿模板并不理想,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句子并融入自己的风格会更好。同时,别忘了锻炼描绘漫画的能力,记下真题中不会写的词汇,说不定在考研时就能派上用场。个人觉得张剑最后几套试卷的阅读部分不太理想,但作文值得一看。对于新题型,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关联词、首尾句等)很重要,我觉得选择标题相对简单,填段也还可以,最难的是排序,需要通过关联词和首尾句来定位,务必耐心读完全文,理解透彻才能做好,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过,今年的排序题相对容易,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索。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语言文学基础”,这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我将重心放在了理解各个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上。比如,古代文学我会深入研究诗词曲赋的韵律格律,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代文学则侧重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反映。阅读原著和重要评论是必不可少的,做笔记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
“语言学”部分,这是对语言本身的研究,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等多个分支。我认为,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是关键。例如,在语音学中,要熟练掌握国际音标,能够准确分析语音特征;在语法学中,要理清句法结构,掌握语法规则;在词汇和语义方面,要理解词义的演变和词汇的关联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也很重要,凭分析实际的语言现象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精读+泛读”结合非常有效。对教材,需精读并做笔记,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对参考书目和论文,进行泛读,拓宽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定期自我检测也是必要的,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我还借助网络资源,如学术论坛、在线课程等,获取更多资料和观点,与他人交流讨论,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激发思考。保持对语言和文学的热情,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这也是我始终坚持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