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想必大家都清楚,政治科目的得分关键在于客观题,主观题部分大家的差距并不大。因此,我在十月份启动政治复习时,就开始研读大纲,并配合做1000题,每学习完一章就做相应章节的习题。大纲我总共精读了五次,每次都尽量深入理解。在十一月中旬,我曾试图背诵《风中劲草》,但遗憾的是,我发现尽管这本书包含了许多精华知识点,可我对它的编排方式不太适应,难以构建起知识体系,于是决定放弃,转而重新专注于大纲。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颇有信心,源于我在理工科学习背景下的良好数学功底,以往的数学三考试难度不高,因此我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我没有购买复习资料,只选购了一本真题集。我依赖本科时的教科书回顾知识点,自我感觉掌握了所有内容后,便开始了真题练习。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并未全力以赴,偶尔出错也只是认为是粗心所致,以为正式考试时注意力集中就能避免。然而,这次考试的难度超出了预期,题目更复杂,时间紧迫,导致我没有余裕去检查,只能草草地完成了试卷。当时我还乐观地估计自己能拿到大约130分的成绩。
后来核对答案,我发现错误颇多,不只是我自己,网上的参考答案也有不少错误。我能辨别出网上答案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解答,也发现了更多疏漏。如果初试中再错一题选择题,我可能就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逆袭了。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却连考研都未能通过,这让我感到无比羞愧。在准备复试期间,我一直懊悔不已,总想着当初若能在数学上下更多功夫,多拿几分,现在的处境就会更有利。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基石在于词汇,因此熟悉词汇将使英语学习变得更为简单。有了六级英语的基础,英语学习会显得较为轻松。切记,词汇积累与阅读理解应齐头并进,因为在实践中使用词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它们。那时我遵循老师的建议,每月完成一份英语试卷,逐一牢记每一个单词,深入理解每一道题目。特别地,一些单词可能会在问题部分即题干中出现,这些词往往关乎态度或判断,极其关键。阅读文章时,若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尚可依据语境猜测含义,但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果不明其意或情感色彩,基本只能依赖直觉。所以这类词汇需要额外留意。有人提议后期专门整理题干中的词汇,这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方法。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包括管理学基础理论、运筹学、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对管理学基础理论,你需理解和掌握决策理论、组织行为、战略管理等核心概念,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运筹学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线性规划、网络模型、动态规划等方法要熟练应用。
信息系统部分,不仅需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更要熟悉数据库管理和编程语言,如SQL和Python,这些都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理解也不能忽视,这些是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应用场景。
再者,数据分析是这个专业的重头戏。统计学知识是基础,从描述性统计到推断性统计,再到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都要能够灵活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知识也非常重要,它们是解析大量数据,发现规律,进行预测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需深入理解,不仅仅是记忆,是要能够将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对运筹学和编程,大量的练习必不可少,只有凭实践真正掌握。对数据分析,除了理解统计原理,还要动手操作,使用真实的或模拟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升实战能力。
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这能帮助你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方法,拓宽视野。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到研友一起学习,互相讨论,共同进步。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至关重要。合理安排时间,定期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自己,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