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十月份起着手准备政治复习,入手了《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炼》(以下简称为精讲),这本书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以下简称为纲解)更早上市,大约在五月份就已经发行。起初我阅读纲解,并边读边标注,但由于全书都是黑色小字,我觉得难以突出重点,于是转向精讲,同时配合做书后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以及《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1000题》。每天我大概投入一个多小时,专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近现代史的学习,并同步完成1000题。到了十一月,我开始使用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这本书把知识点梳理得条理清晰,很适合提炼重点。我通常会先快速浏览两到三节内容,强行记忆后再通过1000题来巩固,这样完成了毛泽东思想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部分。进入11月中旬,我开始了1000题的第二次刷题,有的题目还有印象,有的则感到生疏,但这没关系,1000题主要是打牢基础,有个大致的概念就行。之后购买了肖秀荣的关于形势与政策的书籍(名称类似),这本书讲述了当前的政策和时事,可以当作轻松的小说阅读,后面附有练习题。虽然知识点繁多,记住所有并不实际,但在实际考试中,时事部分占比颇重,许多基础问题都会结合时事来出题。到了十二月,我开始做任四、肖八、肖四的试题,这些几乎是每个考生必备的。对于任四和肖八,我只做了选择题,而肖四是选择题和大题都做,同时也背诵了。说实话,我对书本的记忆时间太短,仅在最后几天匆匆浏览了《20天20题》,直到考前一天才开始背肖四,结果考试时还没背完,看到原题真是后悔不已。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我会按照这样的步骤:首先通读一遍大纲解析,搭配1000题练习,接着学习形势与政策并进行1000题的第二轮,完成任四和肖八的选择题,再看看马原的大题,最后要深入背诵20天20题和至关重要的肖四。强烈推荐大家务必掌握肖四的大题,这是备考的基本要求,只有熟记于心,答题才会游刃有余。
考研英语方面:
从十一月中下旬直至十二月底的关键阶段:我建议的阅读策略是按题匹配段落,即先读第一道题目,随后阅读第一段以寻找答案,接着做第二题并浏览第二段,大致如此,但也要灵活应对特殊情况,自行判断。对于完形填空,如果基础较弱也不必刻意强化训练,因为它所占分数比例不高。至于翻译,我没有什么特定的方法,主要是靠直接理解和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来谈谈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的选、企业的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学习经济学,理解并掌握供求模型、消费者效用理论、市场均衡以及国民收入核算等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也需深入理解。在复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解重于记忆的原则,凭做题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再者,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组织行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尤其要重视对经典管理理论的理解,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等。决策制定过程、领导风格、激励机制等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我在学习时,喜欢结合实际企业管理案例进行思考,这样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我推荐大家采用“三步走”策略:首先是系统学习,按照教材或参考书的结构全面了解知识点;是深度理解,凭阅读相关论文、案例,提升理论素养;是反复练习,无论是课本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要多做、精做,以便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至于复习时间安排,我建议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这两门科目的学习,并按自有的实际情况调整比重。经济学可能需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复杂的模型,管理学则需不断反思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