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上,我投入的时间虽少,但收益颇丰。首先,在九月,我会结合大纲解析和肖秀荣的1000题,每读完一章就做相应习题,至少重复两次,务必深入理解。进入十一月,开始做往年的真题,仅限选择题,并且简单记忆《风中劲草》。等肖八出版后,做肖八以检查选择题掌握情况,若成绩不理想,需重新研读大纲,时间紧迫的话,《风中劲草》快速浏览一遍。十二月初,着手关注时事政治,肖四发布后立即做肖四,并全力背诵大题,必须确保滚瓜烂熟。考试前夕再整体复习一遍。此外,还可以抽空背诵其他预测卷中的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开始自己看书可能会很吃力,做数学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数学想考高分的,还可以做一些张宇的题,他的题难度很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很受打击,因为有的题你始终解不出,但是一看答案原来很简单,这就要求一定要先把基础打牢,另外要计算能力提高,因为数学计算题量还是非常大的。数学也要多做真题,最好做上近15年的,最起码得三遍。个人经验:复习趁早,先看两遍课本,然后整理一下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尤其是考过的题),记住一定要全面的学习,每年地大都会出现一定量的新题,未雨绸缪,不过一定要注意校订好答案,我就是不注意这个,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基石在于词汇,因此熟悉词汇将使英语学习变得更为简单。有了六级英语的基础,英语学习会显得较为轻松。切记,词汇积累与阅读理解应齐头并进,因为在实践中使用词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它们。那时我遵循老师的建议,每月完成一份英语试卷,逐一牢记每一个单词,深入理解每一道题目。特别地,一些单词可能会在问题部分即题干中出现,这些词往往关乎态度或判断,极其关键。阅读文章时,若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尚可依据语境猜测含义,但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果不明其意或情感色彩,基本只能依赖直觉。所以这类词汇需要额外留意。有人提议后期专门整理题干中的词汇,这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方法。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与加工工艺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理解并掌握其精髓,需具备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材料问题中去。晶体结构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各种晶格类型,如立方、四方、六方等,以及点阵常数、晶面指数的概念,这对理解材料的性质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布拉格定律,能够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相图的学习是另一个难点,需理解相图中的各个区域代表的意义,比如单相区、两相共存区等,以及如何从相图中读取材料的热处理信息。对常见的铁碳相图,更是需深入研究,因它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材料性能部分,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这部分需结合实验数据,理解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如何影响材料的这些性能。例如,热处理改变金属的硬度和塑性,合金化则改善耐腐蚀性和强度。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凭做题和实验来加深理解。你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设计一个热处理流程来优化特定材料的性能。参与讨论组或者找导师答疑也是提升理解的好途径。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凭画图、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记忆。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同样重要。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