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采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教材。虽然普遍建议9月开始,但我并不完全同意。如果你具备出色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确实可以在9月启动,但大多数人在面对政治理论的复杂性,特别是理科背景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困难。提前准备能够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减轻后期专业课程的压力。7月至9月期间,我研读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学完一章就做相关题目。不过,由于暑期在家自学,效率不高,进度相对较慢。第一轮下来,我对政治框架有了大致理解,但具体内容记忆模糊。
到了10月,我入手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更精炼且内容浓缩。我立即开始深入阅读,反复读了大约三次,显著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11月,我开始使用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这是一本小册子,我首先仔细阅读,然后精选关键点进行背诵,多次查阅巩固。其中许多论述结合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非常贴合实际。
12月,我尝试了各种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8套题和4套题,任汝芬的4套题,以及蒋中挺的5套题。我个人觉得任汝芬的4套题不太符合考研风格。我只完成了肖秀荣8套题和蒋中挺5套题的选择题,其中肖秀荣的4套题质量最佳。此外,对于时事政治的选择题,我觉得仅通过模拟试题中的内容就足够了,我额外购买了一本时政书籍,但实际上帮助不大。
备考的楼层有一二层是自习室,直至考试前一天,许多人还在教室外面拿着肖秀荣的4套题答案疯狂背诵,最后的成绩除了努力,也有些许运气成分。我一直没有把政治当作复习的重点,因为专业课占据了大量时间。通常在效率较低时做一些题目,我完成了任汝芬第二本书,考前又背了20天20题。进入考场后,感觉考官相当宽容。核对答案时发现客观题错误不少,所以主观题部分应该得益于老师的评分。总的来说,政治分数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平衡投入与回报,总分才是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有着深厚的兴趣,总感觉自己有许多想法要表达。尽管我在大学攻读的是一门工程学位,但我的专业领域更偏向于艺术。然而,即便如此,我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理论等科目成绩都轻松超过了90分,这让我深信即使没有深入研究,我也具备一定的基础。早在三月,我就已经开始自学数学,初期我依靠李永乐的全套资料并结合教科书,逐渐理解了许多概念。接着,我一直钻研李永乐的全解书籍直到五月,那时我已经觉得自己掌握了不少知识。六月到七月间,我完成了李永乐全书的所有习题。在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还亲手整理了一本笔记,不仅排版整洁,还抄写了重要内容,并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反复研读全解书以加深理解。九月起,我开始动手做李永乐全书的题目,不再是仅仅阅读,而是力求亲自解答。即使一开始只能正确完成70%,我并不急于求成,转而开始接触真题,因为我意识到是练习量不足导致我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进入十月,我开始专注于真题演练,使用张宇的真题大全解。起初,我按知识点逐步攻克,进度较慢但大部分都能解决。之后,我改为按套卷形式进行,此时我能确保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多只错一题,且答题速度明显提升。不过,在这段时间,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够计算出大题的答案,尤其是极限等题目,但在书写解题步骤上有所欠缺。于是,在十月至十二月的三个月里,我持续通过真题训练和参考个人笔记,同时整理错题,这样的复习策略已足以使我准备充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关键在于扩大视觉范围。早先读得慢时,我会逐词去理解并消化其含义。但随着速度提升,我能迅速捕捉到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动词和宾语,整句一目了然。此外,对英文段落结构的熟悉也让我能快速识别不重要的内容,只需匆匆一瞥即可略过。我并没有深厚的语法功底,全靠多练积累经验。在12月里,我建议完整地做一遍过去十年的试题,且要定时完成。对于最近三年的试题,时间安排如下:11月下半月做一套,12月上半月做一套,12月下半月再做一套,务必严格控制时间,并深入整理分析,以维持做题的手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物理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对理解和解决工程问题至关重要。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振动学等部分。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的基础。
静力学是理论力学的起点,主要关注平衡条件。学习这部分时,要着重理解力矩的概念,掌握如何分析复杂力系,尤其是三力平衡问题。了解虚拟功原理和欧拉定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动力学部分包括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以及角动量定理等。这里,你需深刻理解质点和质点系的动力学方程,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碰撞理论和达朗贝尔原理也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再者,振动学则涉及到周期性运动的问题,如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这部分要求熟练应用振动微分方程,理解共振现象,掌握相位差和振动能量的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公式。多做题,凭实践来深化理解是最有效的方法。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尝试从基础知识出发,一步步推导。定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例如《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版)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它的例题和习题都能帮助你深入理解知识点。网上有很多优质的教学视频和论坛,作为辅助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