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以为政治这一门让人很没安全感,你不知道别人背了多少,感觉自己脑子里一堆浆糊,后期我做大题的时候即使没有刻意背过也能跟答案写的八九不离十,所以各位按部就班复习就好。我买的是风中劲草的三本,一本背,一本做题,一本对答案。踏踏实实做,踏踏实实改,不懂的点要吃透。其他就是打印的各种资料啦。背的东西我不太知道,因为老师讲课帮我理解了很多,省去背得功夫了,下午一个小时做相应的选择题以及改答案。把选择题搞定以后,剩个十来天背重点章节和复习主观题。这个时候,报了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有些章节主观题根本不可能考,所以完全可以选择性地去背,当然理解还是要的。当然肖四是肯定要买的啦。
考研数学方面:
每一道题都要做到最后,不要一看会就不做了。这是我血淋淋的教训。我之所以再来一年就是忽视了这一点。第二遍买了张宇的真题,因为是把近三十年的真题按照知识点归类编的,个人觉得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很有帮助,依旧是错题不熟的知识点记到笔记中
考研英语方面:
然后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看阅读了,不要看150篇先,看一些简单的文章,刚开始不求掌握句子结构,只求在文章里面再一次遇见单词书上的单词,形成前后照应,多照应几次你就记住了。到什么时候结束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考研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目的:有的人觉得阅读文章感觉很顺就是结束,我告诉你,不可能,不要将你要达到的最后结果作为目标,而是分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如,在阅读中背单词到你将60%的单词书上的单词在阅读中照应过几次之后,你可以快开始做阅读并且研究句子了,有的人学习英语不知道那一阶段该干什么,一点谱都没有,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一个大概的方向,具体的得靠你自己摸索了。我估计60%的数字,怎么也得2到3个月吧。很多人学习浮躁,不踏实,容易受影响,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学习的惯性,本来准备把这一点拿出来单独写的,因为考研是个系统的工作,惯性非常重要,也许有一天才能真正的明白我的意思。如果有人已经明白了,我就更开心了。研究真题的什么?怎么研究?研究阅读和新题型50分,别的就算了吧。可以先看阅读,有些人觉得新题型都是放弃的对象,那我只能说,人各有志,且行且珍惜。作文压分严重,我们写作基础也不好,而且影响全局得发挥,不得不加以练习,必须有至少3-5篇大作文你背的滚瓜烂熟,小作文各个题材都要准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核心。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GDP、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这些都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各类题型的常见考点。我建议大家多读教材,尤其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两本书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
要注重模型的应用。经济学是一个以模型解释现实世界的学科,如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都需能够灵活运用。理解模型背后的假设,知道何时何地使用哪种模型,这需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我通常会找一些历年真题或模拟题进行训练,凭解题来提升对模型的理解。
再者,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金融学与经济学紧密相连,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你凭学习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掌握如何用SPSS、R或者Python进行数据分析。阅读和理解经济学研究论文也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关注时事经济动态也是必要的。很多试题都会结合当前经济热点来命题,比如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等。定期阅读《财经》、《经济学人》等专业期刊,了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复习要有计划性。我建议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每天分配一定时间复习基础知识,一部分时间做题,一部分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自我检测,看看哪些地方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