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计划如何备考政治时,我当时问了几个学姐,按照她们的复习思路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复习,但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备考政治不用那么早,9月份开始足矣。此外,每天复习政治的时间不用太多,前期阶段2—2.5h,后期阶段3h。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算是复习最足的一门了,处于从小对数学的热爱,复习到后来总觉得复习其他是折磨,而做数学题是一种享受。如果时间充足,我建议先看教材,我是先大致的看了一下教材,发现看不进去,于是就从复习全书开始,有不清晰的地方再回去翻看教材。第一遍看的很慢,每天十几页的进度,也跟风的买了660题,虽然只是选择填空,做起来却很费劲,这给了我很大的打击,干脆放弃了。后来第二遍复习后还是觉得选择填空也很重要,于是又拿起了这本书,可是还是不会做,我只好看着答案,记下来我不会的方法,里面很大题目都是类似的,方法会了,也就不难了。后来是400题,真的很难,当我开始做模拟题的时候第一个准备做的题目就是400题,还是打击到我了,于是我转攻真题,真题很简单,而且有模式,就这样做真题,总结错题,让自己不会的知识点暴露出来,再回全书中找到,最后400题也不是很难了。数学我的结果还算理想。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的核心任务依旧是词汇,但重点会转向那些前期在做笔记时标记出来的不熟悉词汇,包括新词或已有词汇的新含义。我已经翻阅过好几轮的单词书,并把不熟悉的词汇整理到了一个小册子里,每天都会反复查阅这些陌生的词汇。此外,我还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阅读理解和翻译上。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做完题目后,划出关键词汇,分析长难句并进行翻译,做好笔记,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起初,我专注于真题练习,随后逐渐过渡到模拟题,通常每篇至少做两次,甚至更多。对于真题,我大概做了四到五遍,长难句如果能够背诵就更好了,有些精彩的句子我会抄录下来,存入笔记本中,以备作文之需(实际上,我没有坚持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否则到最后我就不会那么急迫地去寻找作文模版)。许多人都建议真题至少要做两三遍,如果你的英语基础较弱,多做几遍确实很有益处;而如果基础较好,你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和时间安排来灵活决定是否需要那么多遍的重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物理这门科目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光学等四大板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背景,需有条不紊地去理解和掌握。
力学部分,重点在于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原理。对复杂问题,要学会用质心、角动量等概念进行分析。振动与波动的知识也是常考点,尤其是简谐振动和波的基本性质。
电磁学则更注重场的概念,电场、磁场的产生、分布及相互作用是核心。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理解电磁现象的关键,静电场的高斯定理、稳恒电流的安培环路定理等则是解题的重要工具。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主要理解宏观状态参数与微观粒子行为的关系,熵增原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核心。统计物理部分,要熟悉玻尔兹曼分布和费米-狄拉克分布,理解它们如何描述理想气体的行为。
是光学,波动光学中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内容需熟练掌握,特别要注意双缝干涉、菲涅尔区的概念。量子光学中,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波粒二象性等基本概念要深入理解。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尽量从物理图像出发,凭实例去理解抽象的物理定律。多做练习题,不断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对难以理解的部分,找教材或网上的资源深入研究,甚至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模拟,这样能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
定期复习也很关键。每天抽出时间回顾所学,避免知识点遗忘。保持好的心态,自有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