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也不能掉以轻心,但相对轻松一些,政治的复习从暑假开始即可,暑期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里面的选择题至少要二刷,有时间的小伙伴甚至可以三刷,然后接着做肖秀荣的八套卷,最后四套卷,做到以上这些选择题基本问题不会太大。政治大题11月中下旬开始背就可以,那时市面上会出现很多最后三套卷、终极四套卷之类的东东,在这里推荐两个,一是比较权威的肖秀荣四套卷,几乎每个考研er人手一套,二是任燕翔老师的最后四套卷。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无论是18年还是16年,都有许多人在这个科目上失利。要取得数学高分,我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充足的练习和坚定的决心。首先,建议采用李正元和范培华合作的粉色封面全复习书,内容编排得当,难度适宜,并配有实用的习题集。此外,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是公认的优秀参考资料,毋庸置疑。至于小题部分,660题或1000题任选一本足以。完成一轮学习后,整理错误并重新做一次,接着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强化训练。进入后期阶段,历年数学三的真实试题是必备的(尽管近年来难度有所提升,题型变化,但仍需重视)。另外,可尝试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年)和共创五套题(15-18年),这些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非常适合考研者,如果有余力,不妨多做几次。如果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材料,可以考虑《最后超越135》,李正元和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以及李永乐的《决胜冲刺6+2》。关于坚定的决心:18年的考研中,我在最后十分钟凭直觉猜对了三道选择题,这不是偶然。面对难题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如果你准备充分,感到困难,那么其他人也可能同样面临挑战。那些提早交卷的人未必就是高手,毕竟谁没算错过呢?大多数提前交卷的可能只是放弃了。当然,考前可以通过张宇的最后8套卷和4套卷来锻炼心态,让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强大。以上只是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书我认为任何一本都可以,买红宝书,新东方还是老蒋,只要你真的背了,效果都一样。虽然我英语备考很晚,但是单词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单词书我背了至少四遍。第一遍是5月份看的,第二遍是10月,一直背到考前。5月份背完单词以后我就没再动,结果发现后来全忘了,做阅读题总是大量单词不认识,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记单词。记单词我也有自己的方法,老蒋的单词分了30个单元,我一天背两个单元,第二天先把前一天背过的单词再看一遍,第三天把前两天看过的单词再看一遍,以10个单元为一个循环。背完11-20单元再把前十个单元再复习一遍,一定要反复记,记忆曲线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每一单元总有你认识的单词,你不熟的单词,你总是和其他词汇弄混的单词,我用不同颜色的笔把自己觉得难的单词标了出来,后期背单词重点看有标记的。另外,我还把所有不熟悉的单词打乱了顺序抄在了笔记本上,只写英语不写汉语。虽然单词书是乱序的,但是你反复看以后,总会对顺序有些印象,有时候某个单词放在书上我能说出意思,写在纸上就不认识了,我认为就是书上顺序造成的,因此我抄写的时候故意打乱了顺序。最后两遍背单词我没有看书,只是照着自己的笔记本挨个想单词的意思,想不起来的再查书,书后有单词索引,不难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材料力学的理解,必须明确它是一门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和破坏规律的学科。它的核心内容包括应力、应变、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各种结构和构件中的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基础理论的学习至关重要。要深入理解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虎克定律等基础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掌握截面法、积分法等解决复杂应力状态的方法,这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非常有帮助。
实例分析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做大量的习题,提高对材料力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对复杂的受力情况,要学会利用简化模型进行分析,比如用二向或单向应力状态来近似实际的三向应力状态。定期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解题速度。
再者,实验部分也不能忽视。材料力学实验帮助直观地理解材料的性能,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的测定,以及观察材料的屈服和断裂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材料力学的理解。
对考研,历年真题的研习是提升成绩的关键。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了解出题者的思路和常考点,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练习,提高考场上的应对能力和时间管理。
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是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主线。材料力学并非一蹴就的学科,需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深化理解。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也能锻炼思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