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军事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的核心在于结构分明,创新与稳健并重。有人传说考研政治中肖秀荣的预测命中率颇高,不少考生依此答题,然而他们的成绩却未达到预期。我想强调的是,政治考试并非仅仅测试记忆力,它同时也在评估考生对国家事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我国政策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国际事件的独特见解。身边参与考研的朋友的成绩证实了我的观点。在政治考试中,高分得主不仅需要熟记知识点,更需独立思考。只依赖预测答案来背诵,在像北京这样反押题严格的地区,只能获得“尚可”的评价,而要想取得优异成绩,个人见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获得了76分的英语成绩,尽管今年的竞争异常激烈,但我对这个分数感到非常满足了。备考期间,我主要使用了两本书,一本是红宝书,另一本是世纪高教出版的黄皮书。红宝书我在初次备考时用来反复背诵单词,后来转向使用手机词典,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任何语言来说,积累词汇是关键,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精通每一个词的发音和拼写,理解其基本含义就已经足够,因为大部分词汇都会在阅读中遇到,真正需要我们亲手书写的只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关于背单词的方法,我不再多赘述,关键是不断复习,重复记忆。
黄皮书中的真题分为2005年前后两部分,由于2005年考试大纲有所调整,早期的试题参考价值相对较小,不过做一做也有帮助,但2005年以后的题目至关重要,务必多加练习。词汇是基石,而阅读则是考研英语的核心,因为它占据了极大的分数比重,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我个人的英语基础还算扎实,尤其擅长阅读,以往四级和六级考试都是靠阅读提分的。在做阅读理解时,一方面要培养解题思路,另一方面要细心,通过大量练习,可以逐渐摸透出题者的意图,如同把握住了文章的主线,思路清晰,解答各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此外,细心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同学常常因粗心大意而在阅读部分失分。有些题目设计了误导选项,乍看与原文相似,考生容易误选,这归根结底是因为词汇量不足或阅读量不够,导致阅读速度跟不上,因此,积累词汇和增加阅读量至关重要,这样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准确判断选项,避免错误。
翻译部分,需要多做一些历年的真题,亲自尝试翻译,并梳理句子结构,使其通顺流畅。新题型通常比较简单,无需过于担忧。至于完形填空,由于每个空只占0.5分,分值较低,很多人会将其放到最后处理,甚至在时间紧张时胡乱填写。我的建议是提升整体答题速度,预留五到六分钟给完形填空,能得分的地方尽量争取。对于大小作文,我在12月初开始着手准备,自己动手写作历年作文,收集一些范文模板进行背诵,最好是能自己创作一两个模板,这样在考试中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法学综合,这是一门涵盖了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学分支的科目。你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每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我建议每天设定固定时间复习基础教材,辅以历年真题进行练习,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对复杂的法律条文,尝试用自有的话去解释,这样能帮助记忆。关注时事热点,分析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也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
军事法学与国际公法学则需你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军事法学涉及国家军事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国防法、军事刑法等,理解这些法规背后的战略考量和国际关系背景至关重要。国际公法学则是研究国家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如外交关系法、国际人权法等。我推荐阅读经典的国际公法教材,并关注国际法庭的案例,凭实际案例来深化理论理解。多读一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军事战略的书籍,帮助你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这两个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强调笔记的重要性。无论是课堂讲义还是自我阅读,我都习惯做详细的笔记,将重要知识点整理成框架图,方便后期复习。找到学习伙伴一起讨论,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思考,也能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我要提醒的是,虽然法学的学习需大量的记忆,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都极其重要。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才是真正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