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提前开始了政治学习。自暑假起,每晚我都会研读一章肖秀荣的那本厚厚的教材(总共40章,按部就班,40天就能读完)。我只是简单地阅读,并未刻意记忆,但这是没问题的。接着,我会配合着做一些1000题,推荐使用铅笔作答,因为你可能需要反复练习,或者你可以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记录,这样后期可以对比哪些题目经常出错,哪些题目有所进步,还有那些原本瞎猜对了后来又做错的题目......请记住,选择题至关重要!这绝对是真的,起初我不理解,直到政治考试结束后我才深感其重要性。主观题取得高分相当困难,而选择题则直接关乎50分,相对容易把握(尽管也不简单)。因此,务必大量练习选择题。到了后期,大部分人的复习资料相差无几,这本书提炼了肖秀荣的重点知识点,每个句子都可能成为考题,认真阅读就行,不必死记硬背。随着复习深入,肖八、蒋五、米六、肖四、蒋三等模拟卷会相继出现,市场上的我基本都买了,只做选择题,同时对错误题目要特别关注。
考研数学方面:
考前一个月左右就是总结阶段加做真题阶段:这个阶段我的感觉是复习起来很轻松,因为之前训练的缘故,我一直告诉自己:你已经由量变发生质变了,所以见到题就大概会有个思路,所以比较轻松。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每天一套真题,然后对答案,把错的题圈出来,思考为什么错了,哪个知识点的问题还是一时大意,一时大意的用斜杠圈出,然后在做一次,做对再不用管,做错把斜杠变成三角形,表明这个题知识点不清楚,下次复习可以在看看,然后在笔记本上记录对应的知识点,常常翻阅。数学一直是我的优势学科,最后考试考得低是因为我总是马虎算错数,诶,怎么改也改不了,请不要关注在这个点上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得阅读者得高分!!!在背单词的基础上,要做题了。我没做过任何模拟题,一战从9月开始做了1997-2004年阅读题2遍,2005-2012真题4遍,2013-2018阅读1遍(用于后期自测)。二战从九月开始,2005-2012真题3遍,2013-2016阅读1遍。时间分配基本上是一天两到三篇阅读,一战的时候很重视英语,二战分给英语的时间少了很多。阅读第一遍是做题,然后查单词,把所有生词全部记在本子上,和单词一起背;第二遍是全文翻译,写下来,包括题目选项;第三遍重新做,看错题,为什么错,思考出题意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角色等基础理论知识。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管理学框架的基础,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前提。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基础知识梳理清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支撑。例如,计划是管理的起点,决定了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置;领导则影响着组织的执行效率和团队氛围;控制则是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每一部分都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对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人物要有一定的了解。从科学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等,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核心思想,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当前的管理实践。
重视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凭阅读和分析各类企业案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我通常会挑选一些经典或最新的管理案例,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模拟决策过程。
持续关注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管理学总是在不断演进。定期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报告或者参加研讨会,帮助保持知识的新鲜度,理解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