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他的1000题,每学习一个章节就对应做相应的习题。直到十月中旬,我已经全面复习了一遍,这里的“复习”并不意味着匆匆浏览,而是投入地深入学习,特别是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在十月中期结束后,我开始了风中劲草的记忆,同时也对1000题进行了第二次刷题。制定好每日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明确自己需要背诵多少页,并确保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整地复习一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备考建议,有人提到为了达到70分,他们背诵风中劲草高达三遍,甚至有人背了五遍。我认为这应根据个人能力来定,如果你能快速记忆且保持良好的效果,多背几次确实有益于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是必要的。到了后期的冲刺阶段,肖八和肖四是主要攻克的目标。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两者都进行背诵;若时间紧迫,专心背诵肖四也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题目难度逐年升级,所以最好是提前自我挑战,多接触一些复杂的题目,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从七月起,我开始研读李永乐的全书,并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整个复习过程。九月期间,我每日专注于660题,完成高数10道选择、10道填空,以及各10道代数的选择和计算题,认真校对答案,这可以算是我的第二轮复习阶段。接着,我每周会进行2-4套模拟试卷的练习,同时结合使用张宇的一千题。随着张宇的8套题和4套题,以及李永乐的8套题陆续出现,不知不觉就到了考试的时候。这样的学习策略效果还算理想,虽然投入的时间比较多。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也许是我复习的最轻松,买的资料最少的一本课了,在考研之前,我曾把六级词汇背了好几遍,但考六级时感觉收效甚微。所以考研英语我不再单独背单词,可以说不怎么背单词。我用的是《于慧真题100》,由于此书的思想与我有深刻的共鸣,所以一直以来深信不疑,坚持到最后,感觉还行。完形填空放弃,从来没看过。我把复习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翻译,作文新题型,考前一个月练下就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理解并掌握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国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国际金融等基础知识。例如,需深入理解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全球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这些理论不仅是答题的基础,也是分析问题的关键。
关注全球经济动态,特别是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如WTO规则、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调整等,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涉及的热点问题。阅读《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权威媒体的文章,提升全球视野和时效性知识。
再者,实践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你凭阅读企业跨国经营的案例,比如星巴克、华为、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分析它们如何应对不同市场的挑战,从提高实战应用能力。
强化计算题的训练,比如汇率计算、国际贸易术语解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理解等。这些都需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不要忘记复习一些基本的统计学和会计学知识,因它们会在国际商务的决策分析中频繁出现。
我强烈推荐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华南理工大学指定的教材是基础,但也要广泛阅读其他优秀的教科书和研究论文,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
至于学习方法,我坚持定期复习和做模拟试题。每天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我会主动找同学讨论或向老师教。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参加一些在线课程,观看专家讲解视频,以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吸收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