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课程没什么兴趣,因此经常缺席,但我会在空闲时阅读报纸和新闻,保持对时事的关注。我从9月份大纲解析发布后才开始复习政治,主要参考资料是大纲解析以及强化辅导班的材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选择任汝芬系列书籍,实际上,虽然我确实浏览过那些书,但我认为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无需在这上面投入过多精力。我认为应该将大量时间集中在能提升分数的优势科目上,而对于不太擅长的政治科目,只需适度学习,避免成为负担。大纲解析全文字的特性虽无明显重点,但却适合我边读边做标记的习惯,我倾向于在书上记录个人理解和思考,这样有助于理解各个章节的架构,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以个人化的视角来复习,我认为这才是关键。同时结合强化班教师强调的重点考点,可以使我在全面复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考研数学方面:
参考书目:基础教材四本、张宇的视频、(粉色)复习全书、张宇题源1000题、张宇真题大全解、张宇八套卷、张宇四套卷、合工大五套卷。这样一直到9月中旬,做完了660,全书又刷了一遍,开始严格按照考试时间(8:30-11;30)做真题,真题我用的张宇的30年真题。因为中间有时因为学校的事会耽搁一下,所以直到10月份末,终于做完了第一遍真题。接着我又做了数一和数二的张宇30年真题中数三部分,还蛮有收获的,合工大的历年模拟题(超越)我也做了一些,但当时觉得太难,所以做得不多,大概10多套左右。其实我觉得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在这个上面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基本就是背单词(9月份开始每天1个小时),注意一定要看例句,要让单词回到句子中,要不容易知道什么意思,但到句子中就搞不动。然后就是真题,真题大家一定利用好,练阅读的思路和例句什么的,我觉得真题绰绰有余了,一定要买有详细解析,甚至有生词整理的。英语我花时间的是作文,作文好几十分,不练习和练习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比较完美的办法呢,从9月份开始每周一篇文章,如果像方便一点呢,可以用我的方法,我是最后一个月开始准备的,其实很简单,就背背真题,十篇大,十篇小,后半个月看各个培训机构或者网上的预测,找出十篇小作文,十篇大作文背,这个背就要背的滚瓜乱熟那种,不过别搞得背没问题,结果写不出来哈,背的时候自己生疏的词还是要写一写的,避免出低级错误。效果真的还不错,我就背了这些,背的时候我经历了一段挣扎期,有几天就是背不进去,原因是觉得背了有用吗,万一背的考不到怎么办,然后就纠结。不过后来自己说服了自己,其实不管你背的主题考到没考到,你背诵着二十篇的文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哪怕最后没有考到,你也会发现很多东西一通百通,信手拈来改改关键词罢了。作文还有一个就是模板的问题,大家背的时候还是要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比较创新或者文章写的有理有据的,别背低质量的文章。对了,背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记主题,最后冲刺背诵的时候就靠主题来激发自己的记忆,大小作文我自己觉得写的都不错,没有特定的模板,都是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内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的学习,首要的是理解和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包括光的波动性、粒子性和光的传播规律。这部分内容涉及了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等基本现象,需凭实验和理论计算加深理解。特别是傅里叶光学,它是光学中的重要分支,对理解和应用光学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深入理解电磁场理论与光的产生和探测紧密相关。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吸收和发射,这些都需基于麦克斯韦方程进行解析。了解半导体物理基础,尤其是光电效应和光伏效应,对理解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大有裨益。
再者,激光原理是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激光产生的条件、增益介质、谐振腔设计以及调制技术等,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现代光学技术和应用,比如光纤通信、激光加工、光学存储等领域。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比“记忆”更为重要。光学的概念往往抽象深奥,但它们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我会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凭做实验、阅读科研论文来深化理解。利用数学工具,如复数、矩阵运算等,更直观地处理光学问题。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
我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互相答疑解惑,这样不仅能提升自有的理解,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导师和同学的见解往往能提供新的思考角度,这对深化理解光学的复杂概念非常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