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里我就开始了政治的复习,大概精讲精练和去年的大纲都过了一遍,姑且算作两轮复习吧。大纲出来后可以开始第三轮的复习,这一轮当然是最重要的,不止要看书还要做题。这时候最好每天保证两小时的看书时间,其实别看时间上比前两轮增加了,但是真的看的时间真的不多,有一小时多都在做题。这时候就是看新的红宝书了,配合做历年真题或者红宝书配套的题,或者肖的1000题都可以,在这里说几句废话,大家都说肖的1000是经典中的经典非常好,但是本人今年做了3遍1000题,我不得不说后来真的考试了选择题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就是点都是不对的,我今年做选择题的时候就觉得完全都是我没有见过的题型。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一本书,要多做几本,多见见题。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人忧虑四级或六级未达标会影响考研英语的表现。实际上,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难度不在同一水平,尽管某些高校可能会规定需要通过这两项考试。我早早地开始了英语学习之旅,从背单词到解析复杂句子都提前进行了训练,因此我的英语基础十分扎实,最终在备考其他科目时节省了不少时间。请记住,英语的学习绝对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持续努力必然会有收获。关键在于,做题时应优先确保质量,然后逐步提高速度,质量比数量更为关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社会学理论部分,这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基础,涵盖了从古典到现代的各种理论流派,如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等。我认为,理解和记忆理论的关键在于找到每个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它所解答的社会问题。理论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也很重要,比如比较马克思主义和功能主义对社会结构的不同看法。我会凭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这些复杂的理论关系,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社会历史理论,这部分需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去理解社会变迁。学习时,不仅要阅读教材,还要广泛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者的研究,这样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变迁的动力和过程。我习惯于将历史事件与社会理论相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学习视角,这样既能把握历史脉络,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社会研究方法,这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主要方法。定量方法强调数据和统计分析,需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SPSS等软件操作;定性方法则重视深度访谈、观察等田野工作,要求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文本分析技巧。我在准备这部分时,除了看书,还参加了一些在线课程,凭实际操作来提升我的研究技能。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尽量避免死记硬背。我也会定期做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并按反馈调整学习计划。我还积极参加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深化理解,拓宽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