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的保研率为5.99%。这一数据表明,该校今年共有246名学生被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相比前一年的231人增加了15人。2022届的保研率相较于前一年的5.24%提高了0.48%,达到了5.99%。总体来看,全校的保研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该校共录取了3384名硕士研究生,涵盖了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及推免生等多个类别。
1. 电子科技大学的“化学电源材料与器件”、“光伏材料与器件”以及“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2. 华南师范大学的“光伏材料与器件”
3. 长春理工大学的“光伏材料与器件”
4. 安徽大学的“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5. 中南大学的“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的“化学电源材料与器件”、“光伏材料与器件”
7. 合肥工业大学的“化学电源材料与器件”、“光伏材料与器件”
8. 华东理工大学的“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考研方向之一是“材料物理与化学”。该专业(学科代码:080501)是一门跨学科领域,融合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与特色。该学科以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个层面上研究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并探讨这些特性与材料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旨在设计、控制并制备具备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及其相关设备,推动先进材料的研发工作。这是一个理工结合的基础应用学科,重点在于探索各类材料尤其是高端新材料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间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该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介电超晶格及其微结构材料与器件
2. 介电、铁电薄膜与集成器件
3. 人工带隙材料
4. 全氧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
5. 纳米材料与纳米电子学
6. 新型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7. 微结构材料的设计
8. 材料设计中的高性能计算
9. 非线性光子学
10. 低维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组装
11. 生物纳米材料与生物医学材料
12. 纳米光子学材料
就就业前景而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该专业不仅关注基础理论研究,还重视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且应用范围广泛,在多个行业中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多晶硅企业、半导体公司以及其他需要精密材料技术的领域如钢铁、飞机制造、汽车行业、信息技术等领域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具体就业方向包括:
1. 在相关的科研机构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方面的科研、教学及产品开发。
2. 在高校和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3. 进入工矿企业、贸易部门、政府机关从事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另一个考研方向是“材料工程”,这是专业硕士学位(学科代码:085204),与学术学位处于相同水平但侧重点不同。该专业的目标是在经济和社会产业部门中培养满足特定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强调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材料工程”硕士专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使他们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材料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制造过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及材料改进技术等内容。
第三个考研方向是“材料学”(学科代码:080502),该学科主要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学科涵盖了许多基础理论,例如固体物理学、材料化学等。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时,会形成新的交叉学科,比如与电子工程结合产生电子材料,与机械结合生成结构材料,与生物结合诞生生物材料等。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业务上要求具备深厚的材料学理论基础和全面的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与评估技术,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能力,同时还需精通一门外语,以便更好地胜任本领域内的科研或教学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金属材料理论及其新材料
2. 先进复合材料
3. 新型无机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4. 材料制备与表面改性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专业的研究生面临一定的就业挑战,但材料学专业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特别是在微电子、半导体材料及通信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了集成电路制造或IT行业。
常见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
大多数毕业生将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合成、信息材料、医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电子产品、汽车、航空、航天等相关工作,或者选择进入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海关、商检等政府部门任职。
第四个考研方向是“凝聚态物理”(学科代码:070205),这是物理学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凝聚态物理主要通过微观视角研究由大量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物质属性与实际应用。其研究对象不仅限于固体物质,还包括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各种凝聚态物质。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从宏观、介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进一步深入探究了凝聚态物理现象的本质。此外,“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还涉及多个维度、不同的结构类型以及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已经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它在诸多领域如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新材料、新元器件和新工艺的进步提供了科学依据。该学科的特点是前沿研究热点频现、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同时也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很多研究课题兼具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双重属性,有望快速实现成果转化。
该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高温超导及相关强关联体系的基本电子性质、低维自旋和电荷系统、纳米功能材料的基本电子性质研究、自旋电子学材料基本性质。提供的专业课程有高级量子力学、群论、量子统计物理、固体理论、超导物理、磁性物理、临界性与标度分析基础、凝聚态物理前沿、高温超导物理、固体物理实验方法、波谱与能谱分析等。
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研究单位以及高科技企业,担任研究员、工程师、技术骨干等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