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高中专攻理科,对政治的认识几乎为零,直到考研前夕。有些同学早在暑假就开始了政治复习,而我则是依赖大纲解析,虽然有人提议参考精讲精练,但我认为选择任何一本专心研读都能达到效果。首次学习时,我会先听教师讲解(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接着阅读大纲解析一章,并完成相应的1000题,不过答案最好写在笔记本上,因为需要反复练习。遇到错误题目,我会回到大纲解析中寻找答案并用红笔标注,这样每完成一章节,实际上等于重新温习了一遍大纲解析。我的学习节奏较慢,到八套卷阶段,我已经将大纲解析和1000题分别做了两次。正确利用八套卷的方法是专注于选择题,错误题目回查大纲解析,主观题则只关注第一道马原题,观察其分析思路。至于肖秀荣的四套卷,其主观题要求全文背诵。《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本书非常流行,汇集了所有关键考点,类似于简化版的大纲解析,适合后期迅速回顾。然而,我个人更倾向于大纲解析,因为它提供了详尽的解释,而非简单的条目列举,所以我并未过多使用《风中劲草》。在整个备考期间,英语和政治的准备相对较为轻松。如果你对政治不感兴趣,尝试去接纳并喜爱它,你会发现政治很有趣。马原中的理论方法有助于我们应对日常生活的问题,学习近现代史时,要能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时间轴,串联起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考研之路漫长,不要总想着何时才能解脱,这样只会让你心浮气躁。相反,适应现状,专心思考如何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才是明智之举。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仍是词汇积累,起初我只是草率地记了一遍单词,随后便将其搁置,转而直接投入真题的练习。然而,在我用模拟试题评估考研准备时,我发现成果并不如预期,尽管熟记了一些常考词汇,但许多基础词汇依然陌生。每年的英语考试总会包含一些未曾出现的新词,仅依赖真题来学习词汇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务必对此谨慎对待。之后,我开始认真对待单词记忆,几乎每天都从头至尾复习。阅读理解方面,没什么捷径,就是多练,每日坚持做一些篇目以保持语言感觉,并且做完后要彻底理解,明确错误所在。对于令许多人头疼的写作部分,初期我感到无从下手,主要通过背诵模板,针对不同主题的作文进行朗读和背诵,写作时则按照这些范文的框架模仿,逐渐能够独立创作。我大概每星期写一篇作文,不能偷懒。随着写的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写作,因为脑海中积累了太多的精彩句型。那时,你的困扰可能就在于难以抉择使用哪一个最佳。到了那个阶段,你就应该开始整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模板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是一门涵盖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考试,对考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有较高要求。我认为,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建议先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入手,理解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经济增长等基本概念。深入学习财务管理、会计原理等相关知识,这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别忘了加强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训练,这是解答分析题和数据充分性判断题的关键。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更注重实践应用,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务以及跨国公司运营等内容。我推荐使用《国贸概论》和《国际商务》等经典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它们能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关注最新的国际贸易动态和案例,比如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例,提高实践敏感性和分析能力。我还强烈建议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商务英语,因很多资料和实际业务都是英文环境下的。
在复习策略上,我坚持定期做模拟试题,这有助于熟悉考试节奏和题型,并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建立错题本,定期回顾错误,找出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或参加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共享资源,既互相激励,也能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