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书籍选择丰富多样,但大纲解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建议购买正规版本。忽视大纲解析实则是主次颠倒,它只会指示关键考点,具体表述仍需参照标准教材。政治科目的重中之重是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我而言,由于高中时期学的是文科,所以近代史部分相对自信,无需过多投入。我在习题方面选择了陈先奎的2000题,这套题目细致入微,尽管有些显得冗余。挑选练习册不必过于纠结,其实各类图书大同小异。后期我也随潮流购买了20天20题,但这类资料更像是串联知识点,押中题目并不现实。最后,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并自行整理专题极为重要!考研政治的一大特征是与时事紧密结合,尽管五个知识领域各有侧重,但通过当前热点事件可以将它们有机串联起来。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试期间,我发现试题相当直观,只有一半的大题略感困惑,还有两道选择题让我犹豫不决。数学部分,我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平日里,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会做的题目不失分。早在我大二时,因为计划大三首次参加考试,所以那时我就已经开始研读黄庆怀的高等数学。然而,由于使用个人学号报名,在现场确认环节未能通过。从那以后,我没再看其他材料,而是专心研读黄庆怀的书籍。在这个阶段,阅读十分轻松,没有任何压力。到了大三第二个学期初,我已经完整地、仔细地阅读了一遍黄老邪的书,对数学有了十足的信心。随着大三第二个学期的到来,我感到压力渐增,于是开始了正规的复习工作。首先,我通读了同济大学的高数上下册,包括所有的例题,并有针对性地挑选课后习题来做。推荐使用自己的本科教材,这样能帮你回忆起当初学习时遇到的难点。如果你本科时期认真学习,通常能识别哪些题目属于重要类型。完成教材的学习后,我开始使用复习全书来加强巩固,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完全理解,错误的题目用红笔改正,对于未充分理解或经典的题目做好标记。对于线性代数,我没有单独看教材,直接使用复习全书,并在遇到不懂的概念或公式时立即查阅教材,我的教材对公式的总结做得很好。暑假是个关键时期,把握好它,考研的成功就在眼前。暑假期间应完成复习全书和讲义,否则后期时间会变得紧张。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黄庆怀的书可以不必做,复习全书已经足够;如果能力较强,可以考虑额外挑战。重点不在做大量的题,而在于理解并掌握已做的题目。接下来进入真题阶段,建议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完成,模拟真实考试。真题有助于发现遗漏和不足,做错的题目要深入探究原因。后期出现的各种660题、400题等,我认为没有必要做,时间和精力有限,专注于之前使用的资料就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我就着手学习英语,初期阶段我专注于研习《恋恋有词》并实践张*编著的英语真题集的黄色版本。在早期接触真题时,这有助于培养我对英语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有机会积累和巩固词汇。与政治不同的是,英语的学习是个持久的累积过程,对于陌生的词汇需要不断重复以加深记忆,直至完全掌握。到了七月,我正式开始了系统性的复习,每天都根据特定的板块训练规划来完成练习;同时,我开始深度研读真题,每日一篇,持之以恒,尽管难度较高。在阅读过程中,关键是要理解解题策略和技巧,并在课堂上仔细记录笔记,特别是那些解题技巧和自己尚不熟悉的语法规则。如果有空闲时间,我会反复地操练这些内容。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的覆盖面广且深入,主要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相互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是基础,链表、树、图等复杂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掌握CPU的工作原理、存储器系统以及指令系统是核心,特别是理解流水线技术和虚拟内存的概念。操作系统方面,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是最基本的内容,死锁、资源分配等问题则需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中,TCP/IP五层模型的原理及各层协议、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知识都需掌握扎实。
我的学习方法是先整体后局部,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知识框架,再逐个击破每个知识点。我会先阅读教材,对每部分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凭做题来深化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习数据结构时,我会自己动手实现各种算法,以此加深理解;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时,我会尝试模拟简单的CPU运行过程;在操作系统的学习中,我会设计和分析一些简单的操作系统情景;在网络部分,我会做一些网络实验,如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等。
,我还特别注重历年真题的研究。凭对历年试题的解析,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出题者的思路。我还参加了线上线下的复习小组,凭讨论和解答他人的问题,也能发现自有的盲点,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难免会有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总会看到进步。定期的休息和调整也是必要的,保持充足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