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的效益相当高,我在七月中旬才开始学习,发现时间绰绰有余。我专注于肖秀荣的精讲精炼,每学完一个章节就会立即完成对应的部分在《一千题》中的练习。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关键在于跟紧老师的讲解,我很欣赏老师的教学方式,他常常通过许多实例来辅助理解。到了十月初,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学习,接着用一个月的时间再次细致地做了一遍《一千题》。紧接着的一周,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和马原的大题目。进入十一月,肖八出版后,我只做了其中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其余的大题则简单浏览了一下答案。十二月,我参加了冲刺课程,效果依然显著。当肖四发布时,我就开始了疯狂的背书阶段,肖四的大题是必须要熟记的。除此之外,我还背诵了米鹏压题讲义中的题目,这对我的复习帮助很大。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在十一月,张宇的八套模拟试题问世了,我个人认为这些题目设计得相当不错,虽然有些挑战性,但并没有超过考试的实际范围,不像一些人所言的过于离谱。我记得在我准备考研期间,看到很多人在宇哥的微博下留言,抱怨题目难度大。不过,我还是以完全模拟真实考试的态度认真地做了两遍。第一次,我用铅笔作答,因为试卷留有足够的空白。第二次,我把答案全部擦掉,重新再做了一遍,以便整理出常考题、难题以及新颖的题型。
考研英语方面:
我提前开始了英语复习,并且执行得相当有效。从大三下学期起,我遵循艾宾浩斯记忆理论,每日学习1个词汇列表并不断回顾以前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我掌握了基础词汇。对于超出范围的部分,我看了一遍但未能记住,就选择放弃了。针对一些难以记忆的单词,我会利用有道词典,在使用手机时顺便浏览,以此帮助记忆。暑假期间,我正式开始做张剑的150篇练习,但由于假期较短,只能间歇性地完成几篇,错误率高达3个或以上,但我并未过于担忧。期间我还购买了考试虫的长难句教程,可惜一页未翻,深感遗憾。进入大四,尽管课程繁重,我还是坚持复习单词书,并完成了约20篇张剑的练习,随后立即转向真题(从2007年开始的题目)。在复习过程中,我对真题进行了大约两到三轮的精读,确保理解每个句子,相较于150篇,真题显得更为正规,做起来更加流畅。这时,我已经大致复习了五遍单词,能记住80%至90%。考前,我完整地做了几套模拟题,背诵了黄皮书中的作文模板及常用句子。有人建议持续阅读和保持单词的记忆,但由于时间安排,我在12月的确有大约半个月没有做阅读。坦白说,直到考试前夕,我都觉得自己准备不足,差距很大,心里没底,不过还是决定试一试。幸运的是,今年的英语考试难度不算高,除了最后一篇阅读有些费解,其他部分我觉得还算顺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难点和重点。
数据结构中,链表、树、图、排序算法和查找算法是核心。理解各种数据结构的特性并能灵活应用是非常关键的。例如,熟练掌握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常见算法,并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对解决实际问题大有裨益。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需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如CPU的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特别是存储器层次结构的理解,对分析程序性能和优化至关重要。
操作系统部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知识点。理解进程间的同步与通信机制,以及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
计算机网络主要涉及TCP/IP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尤其要掌握TCP和UDP的区别,HTTP、F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流程,以及拥塞控制和错误检测纠正等网络问题。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扎实理论基础,凭做题来巩固知识。教材是基础,但仅依赖教材可能无法全面覆盖考试范围,配合使用一些经典的参考书或网上的教程资源。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及时查漏补缺。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不妨尝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给自己听,或者和同学讨论,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提高表达能力。
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有耐心,自有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在这个过程中,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相互鼓励,共享资源,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