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结构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参考书目:肖秀荣的一系列书,包括《1000题》《讲真题》《知识点提要》《冲刺八套卷》《最后四套卷》,除此之外没有用过其他的书。政治接近80的分数是这几门中最满意的,复习政治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9月初开始做《1000题》,都是看完一章书,再做一遍题,然后对答案,当时选择题错的惨不忍睹,尤其是马原的多选让人很崩溃。做完一遍后,就又买了一本,重复第一遍的过程,这时候的错误率已经降低了很多。到了10月中旬,用肖秀荣的讲真题,把历年的真题大概过了一遍,只做选择题,大题都是看看答案找找思路。这一期间也买了红宝书,但内容实在太繁杂,就没有细看,11月份的时候由于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政治稍稍有点放下,主要是用的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按照那本书又将知识点过了一遍。12月份的时候就进入疯狂背诵的阶段了,这时候我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但感觉不如《知识点》好用,所以背的知识点,还有《冲刺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都是做了选择题,然后直接背大题答案。还做了一份风中劲草的形势与政策的选择题,好像也有预测中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有些我也记不清了。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半学期,我逐渐完成了考研所需的教科书阅读,每一课后的习题都不曾落下。这个时期,由于接触的大多是新鲜知识点,感觉有些挑战性是很自然的,尤其是高等数学,我感到相当费解。但这其实是一个磨炼个人毅力的过程。如果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后期进行全面复习时会面临更大困难。因此,无论遇到多大的困扰,都要坚持挺过去,啃透这些难题。
考研英语方面:
大致是完成150篇文章,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就抄下来学习。坦白说,尽管我购买了红宝书,但实际上我没有用它来记忆单词。没错,你没听错,我一次都没有记过单词,尽管我知道词汇量很重要。只是我个人不太适应背单词书,而且我认为这种方式太过消耗时间。我采取的方法是记录在阅读中遇到的新词汇,尤其是从真实题目中获取的。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左侧记录英文单词,右侧写上对应的中文释义。之后每天抽出大约二十几分钟来复习,第二天则只看英文单词,尝试回想其汉语意思,如果记不清楚,再瞥一眼右侧的中文提示。这样重复多次,对于应对考试我觉得绰绰有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材料力学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你需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凭胡克定律来描述,强度则关乎材料的破坏临界点。深入理解这些基础,会使后续的学习变得更为顺畅。
掌握计算技巧很重要。材料力学中的许多问题需凭公式进行计算,如截面法、积分法等。对这些问题,不仅要熟记公式,更要理解公式的来源和适用条件。多做练习题,凭实践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我个人建议使用一些经典的教材和习题集,如《材料力学》(孙训方版)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帮助你巩固理论知识。
再者,实验和案例分析同样不可忽视。材料力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凭实验室的操作,你直观地了解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化,这对深化理论理解非常有帮助。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比如桥梁、建筑物的设计和破坏,你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的实际应用。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力学往往涉及到复杂的问题,需综合运用多种知识。面对这样的问题,你需学会如何分解问题,找出关键点,逐一解决。这种思维训练不仅对学科学习有益,对未来的研究和工作也非常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