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推荐预览提纲或者初期就接触一些政治浓缩材料,同时必须不断重温1000题。1000题由两部分组成:问题集和解答集。我重做了问题集三次,用便签记录选项:首次尝试是在阅读后答题,错误的部分用特定颜色在问题集中标记。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知识盲点,并在解答集中同样标出错误点,以便后续复习。后续的几次重复同样步骤,不仅用不同颜色区分错误,你还会逐渐识别出高频考点,加深记忆。对于经常出错的部分,如果时间允许,整理一个错题集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将对后期复习大有裨益。11月时,"风中劲草"出版了,这是一份非常有效的政治复习资料,重点鲜明,还附带一本习题册,我也做了两次,其中包含历年真题,能帮助找到考试的感觉。我对"风中劲草"总共复习了五轮,包括最后阶段的背诵。到了12月,就可以开始准备大题了。在此之前,提早准备大题意义不大,因为大题的基本功在于熟记知识点。分享一个小窍门,肖秀荣的8套模拟卷和最后的4套预测卷必须熟记,这些试卷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知识点,且体系性强,据说今年就有不少大题被准确预测到了。
考研数学方面:
来说说我的备考吧!数学是从我整体开始备考就已经开始看了,毕竟数学是所有科目中的NO.1,高数用的是复习全书,以后到了十月底左右了,就开始做真题,真题做了几套感觉除了16年的比较难,其他的都还行,就没怎么细做了,最后是模拟题了,400题,八套卷,四套卷,李永乐的那个模拟题。都做了,做的可是遍体鳞伤啊,真题能得140做模拟题能得120就不错了。不过模拟题最重要的还是出题的思路,因为没准哪道题就会考试的时候用到,分数是次要的。如果将模拟题来排序的话李林第一(可惜没做),然后李永乐的比较好,之后是四套卷八套卷,最后400题。整体感觉400题不怎么好。不过我建议还是数学有时间一定要多做题,真题不用做好几遍,把错的多看看就行了,模拟题没准哪道是考题呢!数学就是刷题!!前期还是建议看复习全书吧,全书的话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感受。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心得分享:重视词汇积累。从七月持续到十二月末,我每天都会投入时间记忆单词。接着我会通过阅读来巩固。实际上,我几乎完成了张剑的全套英语阅读练习册。在阅读过程中,我会标注出陌生词汇,并结合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背诵。据我体验,英语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起初可能会频繁出错,但大约完成80篇文章后,就会逐渐找到感觉。读完每一篇文章,我都会再回顾一次其结构,理解它是总分总的形式,还是先贬后褒等手法。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对考研答题非常有益。词汇扎实,阅读流畅,完形填空部分自然也能应对自如。此外,作文部分建议多背诵一些优秀范例,大约30篇左右就能达到熟练程度。到时写作时定会文思泉涌。英语复习方面,我或许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并未做过大量习题,连近20年的真题都没能全部完成一遍。尽管如此,我所付出的努力仍然换来了相当满意的成绩。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对专业言,它不仅是基础工具,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复习阶段,我强烈建议大家首先要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如变量、分布、概率、假设检验等。这些基础知识是构建统计思维的基础,也是解题时的“砖石”。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实践。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凭实际案例真正理解其运用。福州大学的课程设计中,往往会有大量的实例分析,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大家多找些实际数据进行操作,如使用SPSS、R或Python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这样既能提升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再者,重视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理解。这是统计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常考点。要清楚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设定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计算p值,以及如何按结果做出决策。对不同分布下的参数估计,比如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等,也要有深入的理解。
别忘了关注统计学的最新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非参数统计、机器学习等新兴领域逐渐受到重视。虽然考试可能不会直接涉及,但是了解这些前沿知识,拓宽视野,也有助于你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保持敏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