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政治复习启动的时间不必过早,十月起步也完全来得及,真的。我的教材选了四本,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这些资料就已经足够了。能拿到这样的客观题分数,我认为算是达标了。如果想高效达成目标,大纲解析是个好选择,尽管有人批评它缺乏重点,但毕竟这本书很薄,即使没有明显重点又如何?每天读个三十页,十天就能通读一遍,反复看上三四次,再做做序列二的题目,选择题基本就能做得相当准确了。我喜欢先看书,一科接一科地看,然后再听老师讲解,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对于主观题,我要强烈推荐一位老师——肖秀荣。听说他2007年的最后四套模拟题覆盖了考研实际试题的79分内容,真实性未知,但2008年的最后四套题确实很棒,考试中的五个主观题都能在他的模拟题里找到相关线索。不过根据结果来看,我想给后来者的一个建议是,主要依据考试分析来答题,背诵考试分析比那些所谓的“二十天二十题”轻松多了,那本精简版可能还不到二十页,而且标准答案正是来源于考试分析,不信的话,你可以自行对照验证。
考研数学方面:
大学一年级学的高等数学几乎已从记忆中消失,于是我又购入了同济和浙江大学的数学教科书,打算从头开始温习。每读完一个章节,我会立即完成对应的练习题。由于大三时专业课程繁重,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实在有限,因此我未能独立完成课后题目,大部分时间是参考答案来做的,这无疑影响了我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接着,我开始挑战复习全书,却深感挫败,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完整解答任何一道题。于是,我决定再次从头学习,尽管进度可能较快速浏览书籍稍慢,但提升显著,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此我想强调,复习次数多并不等同于掌握得好。关键在于能否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虽然我没有反复阅读多次,但我确保每次阅读的质量都极高。我还使用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作为辅助,并购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进行二次练习,期间也尝试了一些模拟试题,如合工大五套卷等。建议大家在研读全书和辅导讲义时做好笔记总结,这样在后期做真题时能方便查阅。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其实主要还是看你的平时积累,对于短期内迅速提高英语成绩的说法我不敢苟同,英语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只能记单词、记短语词组、练阅读以及看作文。阅读占一半的分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阅读最大的难点并不是生词,而是对于长难句的理解,这就考察你平时的语法积累。每做完一套真题给自己打个分,阅读拿30分以上即平均一个阅读错两个题以内就是没太大问题了。两个作文占到30分,重要性仅次于阅读,建议把张剑黄皮书里面的不同档次的作文多看看,有些比较通用的语句是可以背下来的,尤其是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好了可以提升作文档次,效果很明显。至于大家都反映的完型和新题型很难的问题,我想说这两部分分值不是很大,没有必要在这两部分耗费太多的时间,而且这两块每年的变化很大,毫无预测性可言,大家要难一起难,你错的多别人未必比你好,英语复习还是抓阅读和作文这两个重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数字与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学科的基础,涵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如电路分析、半导体器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对每一部分的概念,我都尽量做到深入理解非死记硬背。例如,理解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明白放大器的线性与非线性工作状态,以及数字逻辑门的基本功能等。这些基本概念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
实践操作不可忽视。电子技术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凭实际动手操作,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亲手搭建电路,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我对电路的动态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些在线仿真软件如Multisim也大有帮助,它能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进行电路设计和测试。
再者,掌握解题技巧也是关键。在复习阶段,我做了大量的习题和历年真题,不断巩固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对模拟电路的计算,需熟练运用KCL、KVL等定律;对数字电路,理解布尔代数和逻辑函数的转换尤为重要。每做一道题,我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以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交流讨论也是进步的重要途径。我参加了学习小组,定期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互相答疑解惑。这种集体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习热情,也提升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