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你可以浏览相关知识,但我初期复习侧重于研究历年真题的选择题,提炼出经常出现的误导性选项,因为这些常常被用作迷惑考生的工具。对于主观题,我仅了解了答题技巧和基本思路。大约在10月中旬,我才正式启动政治的深入复习,特别是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点,同时全力掌握肖秀荣编写的模拟试题,每一道题我都仔细看过,并记诵了一部分。肖秀荣还有一本关于形势与政策的书,一旦出来就建议购买,迅速刷完,这绝对值得你投入时间,一定要打印出来认真做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只说说冲刺阶段的准备吧,最重要的时间段,每天一套卷子!先做张宇的真题大全解,预计用时29天,做完第一遍后,做第二遍预计用时20天左右,然后张宇的预测8套卷,用时8天接下来,真题第三遍!不要做张宇的了,做李永乐的那本真题详解,只做06年到19年的,前面的年份不用做了。预计11天,之后张宇最后4套卷。之后合工大5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是个逐步累积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三月或四月期间,我主要借助朱伟的《恋练有词》来奠定词汇基础,因为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根本。那时,我会花费半天的时间来研习英语,并同步记忆相应单元的词汇,每三天做一次综合复习。此外,我也使用了一个名为“墨墨单词”的应用程序,它能将《恋词》全书导入,让我能在碎片时间如如厕时、乘车时、餐后半小时等通过手机复习单词。记单词的关键在于迅速并重复,如果你读过《普通心理学》,你会明白强化记忆的关键就是持续让大脑接受学习内容的刺激,并确保次日进行回顾。我当时选择独自在家学习,但如果有伙伴可以相互监督和测试,效果无疑会更佳。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气象学基础综合的核心内容包括大气物理学、气象学原理、气候学和天气预报等部分。对大气物理学,掌握气体状态方程、辐射传输、热力学平衡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为理解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气象学原理则涉及风、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需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来解析实际的气象现象。
气候学的学习,需深入了解全球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这需具备一定的地理背景知识,对气候模型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可能的情况。天气预报部分,主要涉及到天气系统的识别、发展和演变,以及如何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测,这部分既需理论知识,也需实践技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扎实的基础。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公式,不只是机械记忆。结合实例进行学习。凭分析真实的气象案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再者,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巩固记忆,提升解题能力。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交流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帮助深化理解,拓宽思路。
我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视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我会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凭模拟实验理解大气环流模式,或者用所学的气候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样的学习方式我感到更有成就感,也使我对这个学科有了更深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