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收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于10月1日按时启动,首先仔细阅读了一遍政治大纲解析,但未进行习题练习。完成首次阅读后,我紧接着开始了1000题的演练,每完成一小部分就会核对答案,对于错误的部分我会做个标记,并附上备注(提示:肖秀荣的1000题答案直接位于题目下方,既有便利也有干扰,我推荐初次做的时候用纸片遮挡,错误的地方认真查阅解释。最后阶段冲刺时,已无暇深究每个题目,只能依赖记忆了)。进入12月,发现知识点几乎遗忘殆尽,于是我又重新研读了一遍大纲解析,并回顾了2000题,就这样,差不多进入了新的一年。
考研数学方面:
做真题,从2000年开始就行,最好买些配套模拟题(李永乐,张宇都行),我当时是一天真题一天模拟这样做的,做完认真修改,有不会的知识点马上去看全书。我觉得这样挺好,还是做些模拟题比较好,有难度。所以在看课本的时候不要太留恋难题,后面等着你的难题更多更好。(时间充足可以再看看全书,我当时开始真题比较晚,也没有时间再看第三遍全书了,不过幸好之前看的比较扎实)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是个持久的任务,我自认为不是这方面的天才,因此我在复习上下了不少苦功。首先,我专心背诵词汇,并归纳近义词、反义词和同义词,期间也会尝试不做查阅地去做真题,以检验理解程度。接着,我完成了80篇阅读理解和40篇完形填空。随后,我每天都精读一篇真题阅读,并逐字逐句翻译到笔记本上,做完题目后,我会对比答案,修正翻译错误,重新审视句子结构。同时,记录生词和难句以便日后查阅。这种方法进度缓慢,但却能一石四鸟,既锻炼了翻译技巧,提升了阅读理解,也巩固了词汇,还为写作积累了一些精彩的表达。第三次复习时,我会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安排,每天完成一套或半套真题,以此来检测自己的进步。尽管反复做了三次,仍有错误出现,这时就需要深入反思错误原因,防止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在这个阶段,我也开始准备作文,针对不同的话题自我构思,小作文用固定的模版,大作文则至少写一篇,并将那些出色的句子作为重点记忆。在我看来,简洁而含义深远的英文句子才是最优秀的。对于作文,我不提倡过多使用复杂从句,简洁明了往往更能传达深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理论是核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行为,如消费者选、生产者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模型,如供求曲线、边际效用递减、IS-LM模型等,是经济学学习的第一步。
应用实践不可忽视。经济学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如何运用供需理论解释市场价格变动?怎样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衰退?这些问题需结合实例深入思考,培养自有的经济思维。
再者,数学工具的应用至关重要。经济学中的许多分析都需定量的方法,如函数求解、优化问题、统计分析等。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学中的模型构建,如索罗增长模型、AD-AS模型等,都需一定的数学功底。提升数学能力,熟练运用相关计算工具,对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大有裨益。
持续关注经济动态。经济学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它的发展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阅读经济新闻、分析政策变化、研究全球经济趋势,都能帮助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