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成绩平平,缺乏独特高效的学习策略可供借鉴。假如时间允许,建议尽早启动复习,力争将《精讲精练》研读两遍。在考试前两周,必须不断默写《肖四》和《肖八》的主观题目。同时,选择题也不能忽视,在考研的最后一个月里,我全神贯注于背诵政治,尽管记忆力欠佳,导致大题反复折腾。然而,每个人在备考时不必过于焦虑,毕竟达到国家线的标准并非遥不可及,过分追求高分也可能并无实际意义。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核心始终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本是必读的,因为近年来很多证明题都是从书中的例子演变而来的。数学考试趋向于更加细致和基础。复习全书应至少通读两次,每一次都要深入思考每一道题。第一次阅读时,可以交替做一些660题,这些小题很具代表性,涵盖了一些微妙的知识点。初次复习可能会花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进度缓慢没关系,关键是理解和消化。第二次复习则会快很多,大约一个月左右,主要关注基本概念、重点和之前做错的题目。有些人倾向于整理错题,虽然这是个人的学习习惯,但可能会消耗大量时间,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面对满眼的错题会感到困惑。因此,建议直接在书中标记错题,如果确实需要整理,完成一轮真题后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归纳!真题务必做两遍,首次应在三小时内完成,时间管理很重要。头一天用三小时解题,次日用三小时校对并整理,如此持续一个多月。你会发现,历年的大题无非围绕那几个关键知识点。第二次做真题时,可以按知识点分类来做,以巩固它们。至于模拟题,我推荐6+2,当然其他题目也可尝试,但如果难度过高,则没有必要,毕竟考研试题不会过于复杂。关键在于扎实的基础和计算技巧。所以在做题和计算时,一定要亲自动手,避免只看不动笔,这样能减少错误,提高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4-6上旬做了蒋军虎的绿皮书阅读,一天两篇阅读限时30分钟,当天做当天理解。每天都是碎片时间练习。即将大四的桶子们,珍惜图书馆的资源和最后时光呐。蒋的书选择了往年真题和一些新的试题,每篇都有重点单词和翻译,适合基础薄弱点的。有些题给的解释模棱两可,挑适于接受的解释理解吧。然后我写作文写得很早,我10月份差不多开始看作文了,我是每隔一两天写一个作文,给老师批改,当然后期差不多天天都在写,所以到考试的时候感觉那个写作文写下来随便都不止200多字,往往还要删一点。当然这个时候我也有自己的模板,我看了作文书,然后自己跟老师学了很多,然后总结,哪一句话应该写什么,我每一句还做了编号,哪些单词可以替换,当然看到好的就记录下来写在本子上就相当于积累,就感觉像厨子写作文的好词好句。我没有在网上找那种模板,全部都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大家都在说反模板,所以每个人应该自己总结出自己擅长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基石,包括晶体结构、相图分析、金属、陶瓷、高分子等基本性质及其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它们构成了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我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不仅注重理论的理解,还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工程应用部分,如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测试以及失效分析,这部分需结合实践去学习。我会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并尝试理解和解析实际案例,这样能帮助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可忽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涉及到许多实验操作,如XRD衍射分析、SEM电镜观察等。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室的工作,亲自动手操作,这对理解理论知识有极大的帮助。
对复杂的计算和模拟部分,例如热力学计算、扩散方程解算等,我推荐使用MATLAB或COMSOL等软件进行辅助学习。凭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我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的知识,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通常会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这样既帮助记忆,也能清晰地看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