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应用心理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初期阶段,可以阅读一些关于马克思的著作以及历史纲要,并适当地做一些选择题练习。等到了九月,当政治考研大纲发布后,应增加政治复习的时间,深入理解选择题的知识点,通过做历年真题选择题来了解常设的陷阱。政治的分析题与当前时事息息相关,在平时跟随老师的课程进度,不断分析和熟悉时事考点。考试前的一个月,重点记忆一些预测性的分析题,确保分析题的知识点烂熟于心,即使没有原题出现,也能够充分地回答问题。我在九到十月期间进行了第二轮复习,参加了秋季技巧班,专注于提高解答大题的策略,这对我帮助很大。尽管各种预测卷可能会命中部分题目,但每个问题都有其独特的解题角度,因此想要在政治科目上取得高分,不能仅依赖模拟卷的答案,最好是发展出自己的答题方法。这个时期,建议重新做一遍1000题,找出自身的知识盲点,因为今年的选择题可能包含了一些之前的原题。按照以往的经验,虽然直接出现原题的概率较低,但我们的目标仍然是巩固基础,通过查缺补漏来提升实力。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感到最为自豪的一个科目。我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词汇,因此我在复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记忆单词。针对考试大纲中的5000多个词汇,我在五个月内足足背诵了五轮,起初使用扇贝单词软件,之后转为使用绿皮乱序版。朱伟的词汇扩展很广,他的联想记忆法包含了许多我未曾想到的关联,所以我觉得按个人的学习步调可能会更有效。在背单词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新词,我会尝试联想到书中其他相关的词汇,包括同义词、反义词、形近词和派生词,把这些联系写在旁边,接着继续下一个单词。这种方式我觉得相当有益,推荐大家试试看。至于做题部分,我侧重于阅读理解,因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完成了2000年至2019年的所有真题阅读,每篇限时20分钟,力求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而不只是寻找正确答案。此外,我还做了张剑的黄皮阅读书150篇,虽然难度较大,但我主要是用来认识生词和解析复杂长句,同时训练推测出题者的意图。面对错误时,别质疑题目,而是要适应出题者的思维模式,多加练习,逐渐就能掌握其规律。对于作文,我大约每周写一篇,重点是背诵朱伟的作文模版和精彩语句,并学会灵活应用到不同主题中。我觉得考研作文不宜过分创新,关键在于积累高质量的句子并恰当运用,技巧性因素相对较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心理学专业综合通常涵盖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基础心理学中,理解并掌握认知、情绪、动机、学习等核心概念至关重要。我建议大家凭阅读经典教材,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来构建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
发展心理学需理解人的生命周期内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等都是常考点。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可能较为抽象,但凭阅读案例和观察实证研究来深化理解。
社会心理学部分,群体行为、社会影响、态度改变、偏见与歧视等主题是关键。比如,阿希的从众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等,都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强大影响。这部分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去思考和记忆。
实验心理学是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部分,理解和运用实验设计原则,如随机化、控制变量等,是得分的关键。统计学知识如t检验、ANOVA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主动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积极参与讨论,尝试解释现象,甚至设计自有的实验。我经常参加线上讨论组,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理解和记忆效率。定期复习和做模拟题也非常重要,这能帮助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并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