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9月末,当政治大纲发布时,我开始着手准备,而且我认为参加一个辅导课程非常有益。毕竟,政治内容单调乏味,如果不是由老师讲解,我可能会拖延到最后一月才开始复习。首先,我每天阅读1至2章的《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和大纲解析,随即完成相应的肖秀荣1000题或风中劲草的习题,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这个阶段大约持续30到40天。接下来,我回顾1000题中错误的部分,并迅速购买最新的肖八,专注于选择题,尤其是哲学部分,其他内容则略作浏览,这一轮大约需要10到15天。到了12月初,进入第三阶段,我全力以赴地做肖四,并且,所有题目都要背诵!一定要全部记住!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背诵20天20题。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现自己在选择题上的失误较多,可以选择重点复习,例如任4,蒋5,石磊,风中劲草的最终押题等资料,都可以尝试做一做。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新题型挺多的,大题比较正规,前面的客观题比较考验人,自己训练的是在不够。自己是从4月份左右开始自学高数的,在暑假之前非常粗糙的自学完了高数,做了一下李永乐的全书,完全不会做,只能看,心里也很着急。后来每个知识点都会看一些解题技巧,后期做题的时候发现特别好用。数学千万不要只看,一定要动手做,看100遍不如做3遍。自己到11,12月份才把全书做完3遍,真题做了2遍,第一遍套卷联系,每天上午一套,计时的,非常受益。自己基本上只做了3套左右模拟题。数学,我花时间最长,到最后也是最自信的一科,因为觉得这是最能为自己提分的一科了,我还是报有一点点小的幻想的。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大学期间,我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并在大三时期取得了商务英语BEC中级证书。原本,我期望英语能成为我的优势科目,因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备考,反复研读了三四遍绿皮书,做了四遍历年真题。然而,考研英语的成绩却令我颇感失落,只得了五十多分。这使我认识到,四六级成绩与考研英语并不完全挂钩,许多同伴六级未过,但考研英语却表现优异。因此,强烈建议各位务必认真对待英语复习,它对于初试和复试都有着巨大的助益。在复试中,导师随机挑了一个单词让我朗读并用英文释义,幸运的是,我在初试阶段就已经熟记这个词。学习英语宜早不宜迟,应逐步积累,考前需按照实际考试时间进行模拟练习,确保考试时思维清晰。大约从11月份开始,我开始了第二轮集中训练,定时全套完成真题,到了12月份则开始背诵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质,如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胡克定律、应力应变曲线、屈服条件等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定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是材料力学的重点。三向应力状态的理解和 Mohr 圆的应用,能够帮助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内部的受力情况。至于强度理论,四种常见的理论——最大正应力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莫尔理论和冯·米塞斯理论,需了解其适用范围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选。
再者,梁的弯曲问题是常考点。要熟练掌握弯矩图和剪力图的绘制,理解弯矩和平面内的力偶矩之间的关系。凭对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梁的挠度和转角问题。
压杆稳定性和能量法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压杆稳定性涉及临界荷载和长度因子的概念,理解临界荷载公式和欧拉公式的推导过程至关重要。能量法,无论是虚功原理还是势能原理,都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大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便于记忆和检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尝试用图形或物理直观去理解,往往能事半功倍。
在复习过程中,我还参考了多本教材和历年真题,这对提升我的综合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每当我遇到难题,我会主动寻求解答,不论是查阅资料,还是与同学讨论,都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