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觉得我的整体规划大致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大家都一样,9-10月下旬,配合大纲或肖秀荣的书过一遍知识点,狂刷1000题2遍,因为后期背大题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全靠选择题拉分。 关于1000题有一个小方法,可以买两套1000题,一套拿来刷题,一套拿来做易错标记和笔记。也不要怕撕书,我直接把钉在一本书上的题目和答案撕成了两半方便看…. 我觉得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做选择题不过脑,错了就错了,一方面没去搞懂为什么做错,另一方面也没有好好配合大纲去对应好遗漏的知识点,所以后期冲刺做各类模拟题发现很多知识点是遗漏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学我,一定要珍惜每一次错的机会,甚至错的越多越好,一定要把错题搞懂。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记单词是最基本的。我正式复习开始得比较晚,但是单词是暑假里陆续开始记的,但是说实话,记了又忘,这是很正常的,所以需要不断重复,在阅读中积累也是很可靠的方法。我当时用的是何凯文的一本单词,每天一篇,到后期有些松懈,不怎么看了,一般是在手机上循环记忆查过的生词。这里推荐一个app,金山词霸,它又自动记录你查过的生词的功能,还可以循环记忆,我觉得挺合适在空闲时间看看记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语言学概论”,这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语言科学基础课程。它涉及到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子领域。我认为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理解语音是如何凭物理声波产生,音系如何规定一个语言中的声音组合规则,以及语法如何构建句子结构等。在学习过程中,我倾向于先宏观把握各部分框架,逐个击破细节。多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有助于巩固记忆。阅读经典语言学教材和研究论文,提升理论深度。
“中国语言基础”则更侧重于对中国汉语的系统性理解和历史演变的理解。我会花大量时间去熟悉汉字的构造和演变,如六书的基本原理;了解汉语的音韵历史,比如上古音、中古音的研究;理解现代汉语的方言差异及其来源。这个过程需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比如尝试分析古文诗词的音韵结构,或者对比不同方言的特点。关注现代汉语的变化,如网络语言的新兴词汇和表达方式,也能增加对语言实际运用的理解。
在学习这两门科目时,我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本知识,我会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如语言调查、翻译练习等,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以此深化理解。我也建议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共同讨论,相互答疑,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