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复习阶段,后期部分尤为关键,大约是从11月中旬开始,这时需要以记忆为主来重温大纲或前期的笔记讲义。所谓的记忆式复习,即不再勾画重点,而是全面地、有侧重地进行反复背诵。我个人倾向于在早晨进行这项工作,那时头脑清醒,通常会用一个半钟头的时间,每天如此,直到8套题、4套题以及各类背诵手册相继问世,我就转而使用这些材料进行背诵。8套题的选择题和大题我都完成了,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大题也多次回顾。至于4套题,除了做选择题,大题也在后期不断背诵。最终,我的背诵内容相当繁重,包括了讲义中预测的大题和其他多种资料,这使得后期的记忆压力巨大,每天都感到有些恍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份延续至十月底,我们要再次执行相同的操作,但这次需要更加专注。切勿敷衍了事,觉得理解了就不再动笔实践。务必尽力记住所有的公式,平日里常尝试默写,一旦遇到模糊的地方,应立即查阅笔记。持之以恒,你会发现进步明显。在这轮中,同样要做标记,将那些从前不懂现已掌握、遗忘或找到新解法的内容都标注出来。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首重基础!基础扎实阅读、翻译什么都是浮云!技巧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这一点一定不能本末倒置。我英语提升最快的阶段大概是7月到10月初,在这段时期我通过学习英语真题阅读精讲,在真题阅读中记单词,翻译句子,理解行文脉络。文章中的每一个单词要发散开来,进行联想记忆,同义联想、形近联想,反义联想,通过联想记忆法扩充单词量。然后逐句进行翻译,尤其是文章中的长难句,一次翻译不成多试几次,绝对不可以抱侥幸心理。如果能做到文章中的单词都认识,句子都能翻译,脉络能看清,那么英语还有什么难度呢?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内容。微观经济学则涉及到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博弈论以及福利经济学等。这些知识点既是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对宏观经济的学习,一定要把握好总量分析与个体分析的关系,理解GDP、就业、价格水平等关键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式。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供求曲线的绘制与解析是最基本的要求,理解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则是难点。例如,要清楚在垄断市场中,厂商如何凭改变产量来影响价格,以及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博弈论的应用题型越来越常见,需熟练掌握纳什均衡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阅读教材,理清知识框架。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你整理思路,加深记忆。大量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这检验理解程度,也能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和时间分配。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理解力的有效途径,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或者参加辅导班,听一听他人的观点和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