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一名文科高中生,对于政治,实际上我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如果你的政治底子较弱,千万别等考试大纲公布才开始复习,越早越好,具体何时则因人而异。比如,在学习专业课程感到疲倦时,看看政治也是一种不错的调节方式。今年的大纲发布时间较晚,有些同学因此延误了复习,结果在政治上吃了亏,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大纲发布后,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研读,至少两到三遍,并记住其中的黑体字。同时,要坚持做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设定一定的数量。对于错题,必须彻底理解并反复练习。十月份,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出版了,这是一个大纲精炼版,如果大纲难以阅读,可以考虑购买。关于历年的试题,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找出常出现大题的章节,在核心考点或大纲中标注出来,作为重点复习对象。我总共看了四遍核心考点,并且专门针对易出题的章节又看了一遍。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是2015版的李正元复习全书,粉色封皮。这本书还是比较经典的,非常锻炼计算能力,我也是看了各种经验贴才选择这本书的,新版的复习全书我没用过,张宇的书我都买了,但是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有些题目比较偏比较怪,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建议。第一年复习数学走过许多弯路,还好第二年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第一年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眼高手低,看书看得很快,表面上复习进度很快,实际上基础没打好,到后来计算能力特别差,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所以复习数学一定不要贪快。所以第二年的时候,我自己准备笔记本(正儿八经的笔记本!不是让你找一堆打草纸,用完就扔),一个题一个题的做,就是从现在开始就要训练自己按步骤做题的能力,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没啥用,到后期你做真题或者模拟题训练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不会写的乱七八糟,非常有条理,除了复习全书我还做了660,660是检验你基础打的牢不牢固,计算能力强不强的指标,上边虽然看起来是选择填空,但是计算量很大,技巧题不多,题目也比较经典,推荐暑假做。最后要说的是模拟题,建议多做!!我用过张宇四套卷,八套卷,李正元经典400题,合工大五套卷,强烈推荐合工大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特别是张宇的题,其实,真的不要看得太重,模拟题就是查漏补缺以及训练你做题速度,控制做题时间的,多做模拟题,你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安排不好时间,最后最不完,训练做到了,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数学也需要背的,早上脑子很清醒,大家都用来背英语了,根据我第二年的复习状态,我每天上午都给数学,去自习室先把笔记看一看,记一记,在开始做题,一般看完一门另一门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每天重复你的笔记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做一些适当的阅读练习,暑假期间开始做真题,英语真题是最最重要的,每次做完真题都要认真校对,真题里的单词是会反复出现的,体会出题思路,体会答案是怎么选出来的,这个最重要,有的题是有争议的,所以需要把握出题老师希望考生怎么想,选哪个答案。整个复习过程中英语真题要做5、6遍。其中完型填空可以稍微晚一些开始,这个分值最低,通常考试时放到最后再做。我的作文是从9月份开始准备,要有选择的背,避免雷同,最好针对不同类型的话题自己总结模板。新题型一般是比较简单的,重点要把握其中的行文逻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们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在学习GIS时,你需理解其基本概念,如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分析、数据库管理等。重点掌握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区别和转换,以及如何进行空间查询、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等操作。对软件应用部分,ArcGIS是常见的工具,熟练掌握它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非常关键。
遥感技术的理解需从电磁波谱理论开始,了解不同波段对地物的响应特性。重点记忆各种遥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并能解析遥感图像的基本特征。遥感图像解译是核心技能,需凭大量实例练习,提高对地物识别和变化检测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你找一些实际项目或案例来分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多做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尤其是分析论述题,需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
持续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也是提升分数的一个好办法。阅读学术论文,参加学术讲座或者研讨会,拓宽视野,使答题更具深度和广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探讨难题,互相激励,会复习过程更有效率,也更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