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考完政治后,感觉选择题的表现可能只是普通水平。不多赘述,重点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资料。我遵循了肖秀荣老师的建议,使用了《精讲精练》配合《1000题》(做了两遍)、历年真题、《八套卷》和《四套卷》(因其权威性)。此外,我还阅读了石磊的《保命三十五分》,它对常见错误进行了简洁的归纳(不同老师对此看法各异,关键看个人喜好)。在备考后期,我用《风中劲草》来系统地记忆知识点。考前,我做了很多预测卷以保持做题手感,市场上的题目质量良莠不齐,无需过于在意正确与否,关键是要维持答题的感觉。对于大题部分,主要依赖真题、肖八和肖四,通过查看答案、总结并背诵。政治学习不用过早开始,多读多记是王道,因为有时候直觉也很重要,而且时事政治至关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考研数学方面:
我习惯每日重温和深化理解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确保熟悉并领会其中至少60%至80%的知识点,特别关注高等数学的部分。实际上,考研的实际挑战往往集中在高等数学,所以我推荐在精读两遍李永乐的书籍后,可以尝试阅读张宇的《高数18讲》。由于我的基础知识扎实,我没有遇到其他人提到的张宇书中的困难。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单词,我是一开始完整的把绿皮书背了两遍,之后就开始换着花样细水长流的背,直到考试。首先,对于已经知道的单词赶快划去,剩下的一遍遍的过,我是摘出来写在纸上;其次,背法上不一定从1list到50list这么死板,灵活调整;然后在记忆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什么联想啊,谐音啊,记忆宫殿啊;最后,当天背过的一定要复习,巩固下来。我生背的,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于长难句,这是我遗憾的地方,由于没有抓住暑期前的关键时期进行系统训练,最后做起真题来总是有几句不太明白。对于阅读,这是重中之重的地方,基本上把阅读练好了,其他题型都会或多或少的受益。对于阅读要采用精读法,一篇文章都要做4、5遍。第一遍在本子上做题,之后对答案,但不看解析,统计错误个数;第二遍查出文章的不懂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再在本子上做一遍,不看解析,统计错误个数;第三遍逐句翻译,对照答案解析修正,再做题,统计错误题目,这是最耗费时间的地方;第四遍,找出出错最多的几题,一篇文章大概1、2个,然后自己想出文章的题目,找出段意,划分部分;我还画了这几遍错误题数的折线统计图,从第一遍到第二遍大概会下降50%,从第二遍到第三遍大概下降30%-40%吧。对于作文,我是暑假开始背的,之后又忘了,再背,素材可以是真题范文,王江涛的十大必背范文,或者在前面阅读中积累的好句子、好段落都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概率统计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涉及到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线性回归等多个重要概念。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是学习的基础。例如,理解随机变量就是对不确定性的量化,概率分布则是描述这种不确定性的方式。要深入理解各类分布的特点,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卡方分布等,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掌握计算技巧至关重要。无论是求期望、方差,还是进行假设检验,都需一定的计算能力。我推荐大家多做题,凭大量的习题来熟练运用公式,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对复杂的计算问题,要学会利用Excel或者R、Python等统计软件辅助解决,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避免人为错误。
再者,概率统计的精髓在于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在做假设检验时,需理解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的意义,学会选合适的统计量,并按p值做出决策。线性回归分析时,要理解模型的建立过程,能解释系数的含义,并会判断模型的好坏。这些都是需深度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地方。
实战演练不可少。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是最佳的练习材料。凭模拟考试环境,熟悉考试节奏,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之处。每次做完题目后,都要反思解题思路,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