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政治复习启动的时间不必过早,十月起步也完全来得及,真的。我的教材选了四本,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这些资料就已经足够了。能拿到这样的客观题分数,我认为算是达标了。如果想高效达成目标,大纲解析是个好选择,尽管有人批评它缺乏重点,但毕竟这本书很薄,即使没有明显重点又如何?每天读个三十页,十天就能通读一遍,反复看上三四次,再做做序列二的题目,选择题基本就能做得相当准确了。我喜欢先看书,一科接一科地看,然后再听老师讲解,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对于主观题,我要强烈推荐一位老师——肖秀荣。听说他2007年的最后四套模拟题覆盖了考研实际试题的79分内容,真实性未知,但2008年的最后四套题确实很棒,考试中的五个主观题都能在他的模拟题里找到相关线索。不过根据结果来看,我想给后来者的一个建议是,主要依据考试分析来答题,背诵考试分析比那些所谓的“二十天二十题”轻松多了,那本精简版可能还不到二十页,而且标准答案正是来源于考试分析,不信的话,你可以自行对照验证。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众多的学习心得都强调了真题的关键性,此处不再过多重复,只强调理解真题的命题逻辑至关重要。需通过实践来调整自己的解题策略以匹配命题者的思路。限时完成练习是必要的,并在答题时记录每道问题选择的原因,然后与标准解析比较,目标是不仅要选对答案,还要对每一个错误选项有清晰的认识。完成练习后,整理出遇到的复杂词汇、短语或表达,时常回顾熟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这门科目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法与政策等多个领域。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你需先理解每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教育学原理部分,要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以及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等重要理论,这些都是常考点。也要关注现代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如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
中国和外国教育史的学习,需把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教育变革、重要教育家及其贡献。比如,中国古代的孔子教育思想、近现代的蔡元培教育改革,国外的柏拉图、卢梭、杜威等人的教育观念。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转折点要牢记于心。
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学生的认知发展、动机、情绪、社会性等方面,理解和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经典模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至于教育法与政策,不仅要知道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还要了解国内外的教育政策动态。例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重要法律条款,以及的教育改革政策。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三步走”策略:预习-听课-复习。预习时,提前阅读教材,标记不理解的地方;听课时,积极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复习时,凭做题巩固知识,定期回顾,强化记忆。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一定要反复练习,分析出题规律,提高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