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暑假期间我便着手阅读书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了全面的重温。尽管我们在大学时期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思想概论,但由于这些课程属于通识教育,我们的政治理论基础可能并不牢固,加上在大学期间少有人深度关注时政,因此我在看完书后进行选择题练习时,错误率颇高。我最遗憾的是没能妥善整理并重新解答那些错题,这是我政治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关键因素之一。过于追求速度,却忽视了质量的提升,这是个深刻的教训(务必记住,对于错题应反复练习)。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全书》第1轮,一般50来天,每天6h-8h差不多,自己看看每天大概能看多少页,然后用总页数除以每天看的,加上可能要休息的天数就能估计自己看1遍的复习全书的时间了,我是50来天。看每个章节前,先看大纲,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的含义,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然后再把笔记看1遍;最后再看数学复习全书的相应章节。全书里每一章的每道例题,每道课后习题都要自己用脑子想,用笔算,问自己每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弄懂每一道题,除非有些题目对你来说太简单了。第二遍买了张宇的真题,因为是把近三十年的真题按照知识点归类编的,个人觉得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很有帮助,依旧是错题不熟的知识点记到笔记中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词汇学习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从开始记忆便要坚持到考试前一天,一刻不停歇。这大概是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巩固语法知识。尽管有些前辈认为语法并非重点,无需特意复习,但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还是提前梳理一遍语法,因为扎实的语法基础对理解复杂句子至关重要。在对考研所需的词汇有了基本认识之后,接下来的重点任务便是攻克英语阅读。阅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Part A、B、C。Part A是传统的长篇阅读(包含4篇文章,每篇5题,每题2分,总计40分);Part B通常称为新题型;Part C是翻译题,两部分各含5小题,每题2分,共计10分。阅读占据了英语总分的60%,可以说,英语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的表现,而Part A更是阅读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Part A,你需要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考研阅读与四六级阅读的解题策略有所不同,四六级做得出色并不代表考研阅读也能得心应手。为了在考研英语中取得高分,大阅读部分失分不宜过多,理想状态是20道题错5题以内,更佳的情况是3题以内,失误越少越好。我个人使用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暑假后期及9月期间,我会专注于做真题阅读,并用铅笔答题,以便日后重复练习。在多次练习中,你会发现之前做对的题目可能依然会出错,错误的题目也可能再次犯错,要有足够的耐心逐步消化真题,特别是错误的部分,坚信量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质的飞跃。同时,在做阅读时要注意时间管理,以防考研时无法按时完成试卷。建议在日常模拟中,一次性完成四篇阅读,控制在70分钟之内。初期阶段,务必给予英语足够的重视,每年都有许多人因英语单科未达标而失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学科。基础理论包括供需模型、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福利经济学等内容。我强烈建议大家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尤其是供需理论,它是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对市场结构的理解,要能灵活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这在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中非常重要。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GDP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是核心考点。我建议先从宏观经济指标开始,理解它们的含义和计算方式,再构建模型,如IS-LM模型,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对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它们的影响,还要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的。
学习方法上,我推崇“理解为主,记忆为辅”。这两门课程都需深度理解和思考,非简单的死记硬背。我会定期做练习题,凭解题来巩固知识并提高解题速度。我也会阅读相关的经济新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这样既能增加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历年真题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凭对真题的研究,你了解学校的出题风格,找出高频考点,有的放矢地复习。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你在真实的考场环境中保持冷静,提高答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