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大规模复习是不必要的。在考研政治中,关键是把握细节,因为它是选择题的主导领域。当初我研读大纲时,过于随意,仅是匆匆扫过。现在看来,应该学会识别哪些内容可能会成为选择题,并把它们记牢。至于主观题,考前稍作背诵就足够了。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试前夕只专注于时事政治!我认为这是获取分数的最高效策略,准确率相当高。在选择辅导书籍上,肖秀荣系列是个不错的选择,最好挑选那些受到广泛好评的书籍,这样可以避免走冤枉路。
考研数学方面:
在第一轮复习《全书》时,通常需要大约50天的时间,每天投入6到8小时的学习。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估算出每天可以完成的页数,然后将总页数除以这个数字,再加上预计的休息日,就能计算出完整复习一遍所需的时间,我用了50天左右。在开始每个章节之前,首先要浏览数学的大纲,理解“了解”、“理解”、“掌握”和“会用”的区别,并识别关键知识点。接着重温一遍笔记,最后再深入学习《数学复习全书》的相关章节。对于书中每一章的所有例题和课后练习,都应独立思考并动手计算,分析每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确保彻底理解每一道题,除非个别题目过于基础。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参考的是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这本书包含了历年的真题,并且解析十分详尽。由于我早期的主要任务是记忆词汇,压力不大,所以我提前开始了翻译的学习。从四月中旬起,我每天手动翻译过去一年的五句试题(跳过最近三年的),然后比照书中的解析校对,并自我反思,找出个人的弱点和常犯的错误,从而逐渐理解考研翻译的基本要求。到了八月,我进行了第二轮翻译训练,特别针对易错部分加强练习。到了十一月底,我启动了第三轮翻译,这时我对之前的题目和正确译文已相当熟悉,于是我主要集中在攻克错题上,尤其是那些我个人经常出错的地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错误的地方需要反复琢磨和修正!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信号是信息的载体,系统是对信号进行处理的实体。要明白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以及掌握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在分析信号和系统中的应用。这些基本概念不仅要在理论中熟记,更要在实践中领悟。
深入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是需熟知的三大响应类型。对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理解,凭绘制图形来辅助记忆,这有助于直观地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
再者,信号的频域分析是"信号与系统"的重点。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是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的关键工具。熟练运用它们,能帮助从频率角度理解信号和系统的行为。要熟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这对分析滤波器等实际问题非常关键。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也是考试的热点。需理解Routh-Hurwitz稳定判据,能够判断一个系统是否稳定,并计算其稳态误差。这部分理论较为复杂,但凭大量练习,逐步掌握。
实践应用是提升理解的好方法。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模拟滤波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会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动手做实验,使用MATLAB或相关软件进行仿真,也能有效巩固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