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选择题错惨了,大题还行。政治倒不用太急着复习,感觉太早了后面也会忘的吧。也许可以九月份十月份先大体地看完整个政治框架,之后可以跟着一个教材学,同一种教材不同阶段都有针对性的书的,我没买很多,就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精简版核心知识点,1000题练选择题还挺好,还有时政。前面先熟悉知识点把选择题弄好了,大题可能最后一个月集中攻破?到最后不是有各种老师出的政治押题卷嘛,可以多买几种,没准大题压上了呢,当然也可以买一两种。提高政治选择题正确率呀,很重要。我考试的时候多选总犹豫,结果一犹豫就错,好惨。我是个不太成功的例子,把握好选择题呀!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我最先涉足的基础课程,遗憾的是,大部分内容已被遗忘,几乎需要从头再来。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难度颇高,最终我还是未能完成。我想分享两个小经验:首先,原本预设要进行三次数学复习,但实际操作中发现三次远远不足,很多概念仍不够稳固,可能是因为我的起点太低。因此,我要提醒大家,对待数学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今年的考试中,数学部分难度增加,我有几个朋友总分达标,却因数学未过线而失利。所以,想要成功上岸,数学水平必须得过硬。
考研英语方面:
我已经使用手机应用背诵过两轮考研词汇,但我个人倾向于通过阅读来增加词汇量,这种方法有助于我在实际语境中理解词义,记忆也更为牢固。起初,我试过研读张剑的150篇文章,但他的解题方法并未能让我信服,于是我决定放弃这本书。确定专业方向后,大约在九月份,我开始专注于真题训练,系统地完成了2005年至2015年的历年真题,并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我认为,真题与实际考试最为贴近,无论重复多少次都不为过,因为它们能真实反映考场上的题型风格。理解和把握真题的特点对答题大有裨益。十二月时,我购买了一本小黄书来准备作文。遗憾的是,这是我考研英语备考中的最大失误...最后,我的作文水平并不理想...在钻研真题的同时,务必要多加练习写作,别重蹈我的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反应、塑性变形、断裂力学等。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需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例如,晶体结构的理解不仅要知道点阵、晶面、晶向,还要理解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性能。对相图,不仅要能画出常见的铁碳相图,更要理解各相的形成条件和转变过程。
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容忽视。材料科学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理论知识。凭做实验来深化对材料性质的理解,如观察晶体生长、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等。实验报告的撰写也能锻炼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再者,计算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要。材料科学中涉及到许多定量问题,如扩散系数的计算、应力应变曲线的解析等。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帮助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关注最新科研动态也是必要的。阅读国内外顶级期刊的文章,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这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理解和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同样重要。在研究过程中,需与导师、同学进行频繁的讨论和协作,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建议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巩固,也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和实践操作。定期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来检查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