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今年花了心思的,因为去年政治几乎没过线,虽然去年总分也不错~我是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政治分为马哲、毛中特、史纲以及思修法基和时事政治五部分,侧重点真的不一样。首先声明,不能光听课的,我是听了一章课程,看一下肖秀荣的那本书查漏补缺强化记忆然后就跟着做肖秀荣一千题,第一遍用铅笔做,把不会的题目标注出来然后擦掉答案,当第二次看的时候,只看标注出来的就好了,也可以考一考自己还记不记得答案了。说一说各小科吧,第一,先听了马哲课程,毕竟课时有限只能讲重点,有一些她跳过的部分也要自己看,不能她不讲就不看了,马哲部分变动小,所以用去年的书也没关系。第二,毛中特部分我还打印了讲义。听毛中特部分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宏观把握,就是每个小节做联系,对比,千万别拘泥于一个个小的章节,我听了一遍课程以后,很多时候会翻看讲义书,寻找对比联系,受益匪浅。第三,史纲部分,老师讲的内容不细,但是打基础够了,重要的是,听课以后会对今年的时政热点有了初步把握。第四,思修部分,思修很琐碎,听了课程以后,我的做法是,自己每天总结一章内容,八天总结完毕,就是在那种8开的纸上自己画结构图,自己写每一章的内容结构,很有用的。第五,时政呢,就是最后买了肖秀荣的那个时政小册子,反复看一下,耳濡目染,就ok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底子好,所以可能不能给出零基础的建议。但有一点我要额外提一下,对于做过真题后的错题,反复看,不要背答案,好好理解,直到自己能独立完成做对,甚至看见题就能想起每一步的做法为止。(数学做题一定要动笔,犯懒数学会让你在实战时输的很惨)数学就是跟着全书走,天天看,一边做一边看。刚开始感觉自己基础不好的可以下载一份考试大纲,有重点的看看课本做做课后题,然后再上手全书。暑假后逐步做卷子,我先做的模拟卷,双李的,都做过。模拟卷的难度远大于真题,很多套路已经掌握了,做完模拟就做真题,基本都可以做出来,当然有些题还是需要积累。刚开始你会觉得这数学怎么方法这么多,但后来你就觉得做法就那几种,掌握了也没啥。考研的历时很久,4,5月开始学数学英语就好,踏踏实实学,完全学的来。感觉全书比较散,知识点全面但是不够系统,你看一遍基本记不大住啥。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真题!真题!考完出来对了答案我就觉得英语应该分不低,虽然没有到我预期的分,但是也完全对得起我的努力了。最后算算我总共是做了六遍真题。第一遍只做阅读,拆开做,每天做1-2篇阅读,随机选择做,精做,每篇大概10分钟做完,20分钟批改。后面几遍基本上就是查漏补缺,看真题的思路。考研英语有个bug,就是你不会的题基本上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看不懂,第二种是想歪了,而且想歪了的今后还会歪。第一种情况考背单词解决,推荐使用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里的方法去背;第二种考强迫自己理解出题人思路解决。准备早的可以先从单词下手,然后再通过真题对单词进行巩固。最后半个月突击作文和partB~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电子器件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半导体物理知识。这包括能带理论、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PN结的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这些概念的理解对后续深入学习各种微电子器件至关重要。我建议从最基础的教材开始,如谢和平的《半导体物理学》,逐章深入,确保每个概念都能清晰理解。
要重点研究晶体管的工作机制,尤其是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你需理解它们的放大特性,工作模式,以及如何用电路模型来描述其行为。这部分内容凭阅读教材,结合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再者,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工艺流程也是微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硅片上的制造过程,如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器件性能的来源。了解现代CMOS工艺的最新发展,例如FinFET、3D堆叠等技术,知识更加前沿。
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可忽视。虽然考试主要基于理论,但实际操作经验将帮助你在理论和实践中找到联系。有机会,参与实验室的项目或者做相关的课程设计,对提升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理解-应用-反思”的循环学习法。先凭阅读和笔记理解新知识,尝试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做习题或模拟电路。完成后,反思自有的理解和应用,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正。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使知识更深入人心。
在复习阶段,整理知识点和公式,制作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定期做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调整答题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