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的较晚,从十月份才开始。这次考研,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政治复习的较晚,看序列一一遍花了一个多月,每天花两个多小时的样子。然后开始做肖1000的选择,做了没有多久便开始看小草(风中劲草),十二月中旬结束小草第一遍,直至考试前夕,过完小草第二遍,各种知识点也基本了熟于心,但还是有些欠缺。同以往有的师兄师姐给出的经验不同,我觉得所有考研人都应该重视政治,从7月份便开始,每天两小时(政治第一遍确实比较痛苦,特别是马哲和毛中特,确实需要多花些时间去啃),两个月暑假过完序列一或者红宝书,然后边做肖1000的选择题一边开始背诵小草,遇到小草里面不懂的地方以及选择题的细节,便回去翻阅序列一,考前一个月,看真题大题的解题思路,并开始做模拟题背诵时政,到考试前做到序列一看两遍、小草背三遍,并认真做完肖1000选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推荐《高分指南》,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分册》的话过于简单,如果不是数学基础特别差的,不建议去看。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更体现了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完《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考前冲刺》跟人大版的《数学精选50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备考资料推荐:包括丁晓钟编著的考研英语真题深度解析(上、下两卷,涵盖了近二十年的试题)、全面解读英语真题的综合书籍、张剑编写的考研英语真题详解(以黄色封面为标识)以及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指南。此外,还有绿色无序版的考研英语词汇书和专门针对完形填空及填空式阅读的训练资料。众所周知,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在考研英语中占据了主要分数,许多攻略都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我个人仅专注于练习过去二十年的真题,并反复研习,但我的阅读水平仍待提升,因此在此不再详述。有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建议,提升阅读的关键在于全文翻译每篇文章,以此深入理解并掌握每个选择题的正误缘由。遗憾的是,我只翻译了最近三年的真题,所以对此体会尚浅。我认为阅读质量优于数量,过分设定如每日必做若干篇阅读或强制达成特定正确率的目标,可能并不利于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主要包括四大基础: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和凝固。对晶体结构,理解各种晶体类型(如单晶、多晶、非晶)的特性及其空间点阵理论至关重要。晶体缺陷的知识,如位错、空位、杂质原子等,也是常考点。这部分需扎实的数学和空间想象能力。
相图的理解是材料科学的基础。你需掌握如何读取和分析二元、三元相图,理解不同区域的相态和相转变过程。相图中的杠杆定律、平衡线和临界点等内容要熟记于心。
再者,扩散和凝固是材料制备和加工的核心。扩散涉及到扩散机制、扩散系数、Fick定律等,凝固则包括液固转变、形核与生长理论。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实际材料现象是考试的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起整体框架,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凭做题来深化理解,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武汉大学的试题通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要精读书本,还要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阅读相关文献,提高自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和案例分析也是提升理解的有效途径。找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模拟实际操作,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增强对材料性质的实际感知。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制作笔记,整理重要概念和公式,定期回顾,及时查漏补缺。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教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