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个人觉得就是考前一个月决定的..准备太早反倒么有太大作用。当然也不是说前面就不用看了,书还是要看的,题也是要做的,只是时间不用花的太多太多.政治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课程,考试的每个题目出来都是有时政依据的,所以同学们在后期的信息搜集能力一定要很强!结合辅导班老师给的信息自己多多准备,嗅觉要敏锐一些,到后期背重点的东西,我们这届的考生算是比较幸运的吧.事情特别多,所以政治一定是要看书的基础上好好把握最后一个月.后期会有很多押题的书,这些自然就是重点了.当然不是只准备这些就完了.自己还是要掌握全面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早早地就开始涉猎数学书籍,不过阅读进度并不迅速,大约是从七月份才真正系统性地研读。我采取了一种方法,每读完一章,就配套完成那一章的所有习题,对于错误的部分,我会用标记圈出,并将它们整理进专门的错题集里。我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蓝色用来抄写题目,黑色记录答案,而红色则用来标注关键知识点和注意事项。整理错题时,我不再重复抄写同类问题,而是挑选一两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样既能避免疲劳,又能在回顾时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在暑期期间,我会边学习边记忆重要的公式和定理。暑假结束后,我进入了强化训练阶段,开始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包括17年的五套超越题,张宇的8+4和400题中的5套,以及李永乐的6+2,从2004年至20年间的真实试卷,我每天都坚持做一套。到了十一月中旬,我与一位同伴约定每周完成一定数量的套题,尽管我们的交流仅限于网络,但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鞭策作用,想偷懒时就会想起彼此的约定。每做完一套题,我都会至少回顾两遍,深入分析每种题型,因为之前只顾着做题的乐趣,结果到了真正的考场却无法辨认出来。实际上,有些大题在模拟卷中已经出现过,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在考试前再次复习,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多做真题!多做真题!多做真题!重要的问题要说三遍!英语真题是公认的,无可替代的复习资料,其他资料一概不买不做,只需一本英语真题解析,足矣。你需要做的就是去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上下义词汇之间的替换,以及他们的逻辑。举一个我自身的例子,我在第二遍做某篇真题阅读时发现,那篇真题我居然跟第一次做错的一模一样!当时我十分震惊,之后反思了一下这个问题。的确第二遍跟第一遍做,单词的障碍已经大大降低了,然而我还是错了那几道题,连错选的选项都没有变,这就是根深蒂固的思维问题了,也是这个问题惊醒了我,让我更加高效地忍着恶心第二遍做阅读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通常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需逐一攻克。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常见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栈、队列等)是最基本的要求。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特性,知道何时何地使用哪种数据结构,并能编写出高效的算法来操作这些数据结构。LeetCode和HackerRank这样的在线编程平台是提升这部分能力的好工具。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知识,包括CPU、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理解计算机如何执行指令、如何存储和处理数据是关键。我建议配合教材和电路模拟软件进行学习,这样更直观地理解硬件的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部分,重点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理解多任务并发执行的概念,掌握死锁、调度策略等核心知识点。对虚拟内存的理解也非常重要。这部分凭阅读经典教材如"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来深化理解。
计算机网络要关注TCP/IP协议族,理解每层协议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HTTP、FTP、DNS等应用层协议也需了解。TCP与UDP的区别、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过程,这些都是常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解-记忆-实践”的三步法。先凭阅读教材或观看讲解视频理解概念,凭做笔记或画思维导图加深记忆,凭编程练习或模拟试题来检验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周末或者每天睡前的时间,回顾一周所学,做一些模拟题,查漏补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