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一开始很惧怕政治,虽说政治是要靠自己背,但辅导班老师传授的解题思维方式的确很重要,他会告诉你题目陷阱在哪里,遇到不会的题该怎么解。在考场上,我就运用了老师教的一些方法,效果不错。从7月开始跟着辅导班走,但真正开始认真看是从9月份开始,我没有买大纲解析,因为我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抽象,很难,对于我这种政治小白来说,理解内容特别重要啊,所以我就买了《肖秀荣精讲精练》,超厚的一本书有木有,但看完了一遍之后,确实理清了脉络。为了练习选择题,还要看《肖秀荣1000题》,当然后期少不了要看肖四,肖八,其中肖四是必背的,今年大家都觉得肖四被反压题了,但我觉得背了肖四还是很管用啊,我就只背了肖四。同时,我还参考看了辅导班的资料和卷子啥的。总之,自己多看,看多了之后题感就来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高分指南》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涵盖了多种题型和丰富的解题策略,虽然有些难题,但总体上不影响复习进度。相比之下,《数学分册》较为基础,如果数学底子不是特别薄弱,可以不必考虑。数学注重的是技巧而非海量练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完成《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后,你应能牢固掌握大部分知识和技巧。接下来,挑选一些习题来实践和稳固你的方法就足够了。我个人后来尝试了陈剑的《考前冲刺》和人大的《数学精选500题》,感觉成效平平,主要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建议主要还是以前两本书为重心,遇到例题先尝试独立解决,然后再查阅答案。至于真题的价值,无需赘言,大家都清楚。我在考试中只因看错题而失分,所以在考试时务必仔细审题,特别是处理充分条件判断题时,切勿急于求成,这是惨痛的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历年真题至关重要,你们必须对其给予高度关注,并且要反复练习。我自己大概做了三四遍,采用的是曾鸣和张剑合著的考研真题黄皮书。我特意保留了09年和10年的题目到最后,先完成了01年至08年的八套真题,进行了两次重复练习,接着才做那两年的试题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在初次接触每一套题时,我会花费大约三天的时间,一天用于答题,接下来两天用来订正错误、查阅词汇并深入分析。从第二遍开始,即使你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也应重新思考选择该选项的原因。完成一轮真题后,你需要每天抽出半小时朗读这些真题,如果能够背诵阅读部分就更好了。这里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首先,篇章翻译要坚持到考试前一天,起初每天一篇,逐渐减少到考前三天一篇(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其次,对自己的翻译成果要多做反思,特别是汉译英的部分,要积累各种表达方式,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创新表达、复杂句子和生僻词汇。此外,考试时间紧张,平日里务必计时练习,强化书面练习,力求一气呵成,不打草稿,不做修改。最后,尽早开始词汇的积累,北大的词汇考试偏向常用词,平时的积累会非常有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综合”,它通常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如消费者、企业和市场;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这两部分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理解和掌握它们需构建一个完整的经济思维框架。
在微观经济学中,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至关重要。这些基本概念不仅需,更要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并能进行案例分析。
对宏观经济学,你需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货币银行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核心内容。尤其是IS-LM模型、AD-AS模型等工具,需熟练掌握其构建和应用。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如 Mundell-Fleming 模型和PPP汇率决定理论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推荐结合教科书和辅助资料进行深度阅读。例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帮助你巩固知识,还能训练你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建议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参加讨论组或者找研友一起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凭讨论,你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也能提高逻辑推理和口头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