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六月初,我就购买了肖秀荣的三本复习资料——精讲精练、1000题以及命题人讲真题的上下午篇。每学完一个章节,我就会紧接着完成对应的1000题练习。当暑假来临时,许多同伴都认为这么早就开始复习政治是在浪费时间。但我坚信暑假初期投入政治学习并不算早,毕竟那时我们才刚步入认真的备考期,心态相对轻松。到了9月,随着紧张感加剧,对待政治的耐心会明显减少。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稍有松弛就可能导致之前的积累崩溃。7月时你可能认为9月开始足够,但9月面对大量的背诵和阅读任务,又会期待依赖肖四、肖八、蒋五这样的押题集。然而,完全依赖押题是不现实的,为何不让自己的准备更加充分呢?全程的辅导课程确实会分阶段深入提炼知识点,这些阶段中也会反复强调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不断回顾以巩固记忆才是王道。完成1000题后,我还尝试了徐涛的优题库。跟从老师的指导很有帮助,因为他们能帮你找到易于理解的记忆技巧和方法。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几乎做遍了市面上的各种押题卷,即使不到50套,至少也有30套。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底子好,所以可能不能给出零基础的建议。但有一点我要额外提一下,对于做过真题后的错题,反复看,不要背答案,好好理解,直到自己能独立完成做对,甚至看见题就能想起每一步的做法为止。(数学做题一定要动笔,犯懒数学会让你在实战时输的很惨)数学就是跟着全书走,天天看,一边做一边看。刚开始感觉自己基础不好的可以下载一份考试大纲,有重点的看看课本做做课后题,然后再上手全书。暑假后逐步做卷子,我先做的模拟卷,双李的,都做过。模拟卷的难度远大于真题,很多套路已经掌握了,做完模拟就做真题,基本都可以做出来,当然有些题还是需要积累。刚开始你会觉得这数学怎么方法这么多,但后来你就觉得做法就那几种,掌握了也没啥。考研的历时很久,4,5月开始学数学英语就好,踏踏实实学,完全学的来。感觉全书比较散,知识点全面但是不够系统,你看一遍基本记不大住啥。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直至暑假之前,我每天都坚持做一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基础版)》。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建立英语阅读的习惯和语感,而非过分关注正确与否。文章应作为主要焦点,题目次之。对于是否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记忆生词,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可以尝试记忆;反之,若你觉得已有足够的词汇书应付,也可选择忽略。完成《150篇》后,暑假来临,我开始做97年至04年的历年真题阅读,同样是张剑的黄皮系列。至于每天做多少篇,我认为量力而行,我选择每天一篇。在这个阶段,要开始积累陌生词汇,并结合答案解析来深入理解文章、段落、难题以及全文翻译。尽管97-04年的试题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仍然值得一试。暑假过后,我转战05年至今的真题练习,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其参考价值逐年增加。同样的,需要记忆新词、解构题目和段落,处理复杂句子。对于真题的处理方式各有差异,有的同学会分三步走:首次做题标出生词和长难句,第二次分析文章,第三次剖析题目,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常见,也较为主流。然而,我的做法有些不同,我仅做了一遍多一点,只是对较难的文章再做一遍。我每天只专注于一篇文章,当天完成时即标记词汇、长难句,分析文章内容、题目,并翻译全文。因此,我的复习策略可能不太常规,学弟学妹们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我倾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英语阅读,我都力求细致入微,这使得我在做题时不断反思和琢磨,进展缓慢,以至于没有时间重做第二遍。你们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像打磨出称手的兵器一样。别忘了,真题不宜一次性做完,保留最后三年的试题,在考前半个月内进行限时模拟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设计的基础是力学和材料科学。你需扎实地掌握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强度的基本原理,因这些都是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工具。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不仅需理论学习,更要凭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并提高应用能力。
深入理解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例如,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轴的设计等,这些都是机械设计的重点。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设计计算和优化选。
再者,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同样重要。机械设计不仅仅是理论计算,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凭参与实验室的项目,或者自我设计一些小项目,来提升实践技能。多看一些经典的设计案例,从中学习设计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这对思维训练非常有帮助。
CAD软件的熟练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AutoCAD、SolidWorks等软件的应用能设计更加直观,也能提高工作效率。熟悉并精通这些工具,会使你在设计过程中事半功倍。
团队合作和交流同样关键。机械设计往往涉及到多个部分的协作,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会你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活中受益匪浅。
备考的过程中,我会定期复习,不断巩固知识,会做大量的模拟试题,以适应考试的节奏和模式。我也建议你们找到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共享资源,这样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