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财政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购买了政治学习资料,包括肖秀荣的书籍和风中劲草的大纲解析,但发现内容繁杂,难以记忆。于是,我决定一字一句地梳理出个人化的笔记,足足填写了七十多张满载文字的A4纸,采用提纲的形式,整合了这两本教材的精华。这样的笔记便于理解和记忆,大大减轻了背诵的难度。不过,这个过程极其耗时且琐碎,我花了大约两周的时间,每天投入14小时来整理。之后,在12月份,我专心背诵肖秀荣的资料,复习效果相当理想。
考研数学方面:
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开始阅读书籍,首选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高等数学,尽管推荐版本为第六版。但我发现第三版已经完全满足我的需求,而且篇幅更短,排版清晰,相比第六版那些密集的小字,我看起来更加舒适,不容易感到头痛。因此,我选择以这本书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初次通读时,我专注于解决书中例题和部分课后练习题(通常会选择只做奇数或偶数题目,因为它们在概念上相似),目的是大致掌握知识框架,使自己心中有数。
进入强化学习阶段,数学的学习重点转向制作笔记、复习笔记以及研读张宇的18讲和9讲。
考研英语方面:
我承认,我的英语水平相当有限,因此在四五月份期间,我平均每天投入约7小时来学习英语。到了五月底,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词汇的记忆,并且熟记了2001年前的所有阅读理解真题。这个阶段结束后,我对英语的理解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每日坚持背单词是必须的,我自认为英语基础薄弱,四级考试的通过简直是幸运女神的恩赐,而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关系并不大。初期,我主要专注于翻译,通过解析复杂的句子来掌握语法规则。我从五月份开始接触真题,但选择了从1994年开始,先从较为简单的部分入手,因为我需要打牢基础。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还不错,可以从2000年后开始做。我总共大约重做了五遍真题,不过我不打算详细说明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安排,这取决于个人情况。直到九月之前,我确保每天至少花费5到6小时在英语上。重点不在于刷题次数,而是理解和掌握每一个题目。作文练习至关重要,务必亲自动笔。可以借鉴模板,但别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用。后期的自我模拟考试极其关键,它能让你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我个人觉得黄皮书和陈正康的英语教材非常适合我。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通常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核心领域。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供求理论是基础,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则是重点。务必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博弈论虽然不是所有院校都会考,但在浙大可能会有所涉及,也需有所准备。
宏观经济学部分,GDP核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货币银行学等内容是考察的重点。需理解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熟悉IS-LM模型、AD-AS模型等分析工具,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浙大的试题往往强调实际应用,所以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去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再者,财政学作为专业课,政府预算、税收理论、公共支出、国债管理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你需理解政府如何凭财政政策影响经济,以及各种税种的性质和效应。公共选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也是重要的补充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阅读教材是基础,但不能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要尝试理解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巩固方式,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自有的语言,便于复习。大量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历年真题,它们帮助你了解出题思路,模拟实战环境。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不同的视角会带来新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