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我也经历了不少曲折。我个人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参加一个辅导班有助于深入理解概念。建议是从9月份开始阅读《风中劲草》(那时候新大纲可能还没发布,你可以先看去年的版本)。同时,结合做肖秀荣的1000题,并把《精讲精练》当作参考工具书,只需在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查阅,不需要通读。等大纲公布后,徐涛会推出一本黄色封皮的书籍,这本书非常实用且篇幅不长,易于快速浏览。我后期主要依赖这本书,但它对知识点的覆盖不够全面,需要你自行将遗漏的部分补充到小黄书中。
进入11月和12月,你应该集中精力做各类模拟试卷的选择题,并熟记肖四肖八的大题。我尝试过的模拟卷包括徐涛8套卷(强烈推荐)、阮4套卷(也推荐)、任汝芬4套卷(不太满意)、肖8(极力推荐)以及肖4(极度推荐,大题务必全文背诵,因为预测极其准确,选择题设计得较为基础,可选做)。徐涛还有一本包含20个重点题目的册子,但实际上这些考点并非只对应20道题目,记忆量较大。因此,我建议以肖4肖8为主进行大题背诵,徐涛的20题作为辅助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要用整整半天,最好是清晨或午后,来专心致志地在A4纸上完成数学模拟试题,如同真实考试一般。每道题目过后,务必详读解答,确保彻底理解,对不熟练的概念做好标记,以便后续复习。我通常是隔天做一次真题,非真题日则回顾并巩固之前的错题。一个月后完成全部真题,十二月开始,我会经常查看我整理的错题集和关键知识点。此外,每周我会练习两套6+2题集以维持状态和填补知识盲区。临考前,重温一遍需熟记的公式,解题时步骤完整,思路清晰后再落笔,这样认真应对,问题就不大。我的经验教训是:千万不可轻视应用题,今年我就栽在这上面了,因为之前几年都没出现,我以为今年也不会,结果忽略了这一部分,唯一接触的一道应用题还是2015年的考研题。希望你们全面复习,别迷信所谓的“规律”或“今年不会考”的说法,尽量覆盖面广,心中有底。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成也阅读,败也阅读。在阅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懂得略读和精读;二是要知道联系上下文,揣测文章的内涵。在最开始的时候我的阅读也很不好,做了一套真题就发现战果惨烈,而后就重新分析自己的原因。拿真题来说,我先掐时间做一遍,然后开始看阅读,把不会的单词抄下来,之后把阅读也抄下来,留下空隙,自己翻译。再对照,看自己哪里翻译的不到位,改正。最后再标出文章里的长难句和语法以及词组等,如果觉得自己对文章理解不透,就在每段都标出这段的大意。这样慢慢积累,对阅读的感觉就会慢慢出来,同时也记住了单词,练习了翻译。还有就是做题时,我选择先看问题和选项,再读文章。大部分题都是针对段落提问的,有一两道是针对整篇文章。你会更有目的性的读特定的句子找答案,这些需要在具体实战中磨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是数据科学的基础,它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如概率论、随机过程等,还涉及到实际应用,如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对理论部分,理解并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如样本空间、事件、概率公式等至关重要。要深入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它们是统计推断的基础。随机变量的分布,如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需熟练掌握其性质和计算方式。
统计学的应用部分更是考试的重点。比如,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需明确最大似然估计法和矩估计法,并能进行实际计算。假设检验中的一元和两元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不仅要理解其原理,还要熟悉步骤和计算。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包括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及模型选等也是考察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是理解和运用。凭做大量的练习题,你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并学会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我建议使用R或Python这样的编程语言来实践统计分析,这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提升实战能力。
阅读经典教材和研究论文也很重要。例如,"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Learning" 和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这样的书籍,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深度解析。关注最新的统计学研究成果,帮助你理解统计学的前沿动态,提高学术素养。
别忘了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或者讨论论坛,与他人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也能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