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卫生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政治准备的超级烂,只是看了风中劲草课本和任汝芬序列一课本外加风中劲草配套题目,我觉着只认真看一本课本足够,最好选择任汝芬吧,我是不习惯大纲解析,全是黑体字,和本小说没区别(我从小到大只看过金庸小说,其余看不进去),当时做风中劲草题目错的是一塌糊涂,也基本预感到考场上我的选择题不会给力。到了考试前两周才开始背大题,有点慌了。买了20天20题和肖四还有任四,这三个都背了3遍,一天四个小时(早7点到9点、晚8点到10点),考试是反正是尽量往试卷上码字,凡是沾边的就写。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不仅涉及词汇量,还包括阅读速率。因此,定期练习阅读以提升速度是必要的。我强烈建议尝试《张健的150篇,基础与提高》系列,以及针对临考的《最后5套》。此外,《胡敏200篇》也是个好选择,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层次设计,让你可以从初级开始逐步挑战。当你能在20道题目中全部答对时,那种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实际上,学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在初级阶段取得好成绩,然后逐渐过渡到更高级别的内容,错误也会相应减少。我个人就非常欣赏这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胡敏200篇》每年的内容会有所不同,你可以选择12、13或14版,我自己使用的是12版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卫生综合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科目,它包括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解和掌握每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至关重要。比如,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卫生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应用,环境卫生科学中对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理解,以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营养素功能和食品安全问题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你先从教科书的大纲开始,把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要知识点列出,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填充细节。定期回顾和整理这些框架,能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实践应用也是提升理解的关键。做大量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对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你尝试设计自有的研究方案,思考如何选病例和对照,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结果。这样不仅能提高实操能力,也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应对可能出现的案例分析题目。
再者,关注时事热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公共卫生学科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如新冠病毒的防控策略、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等,都可能成为考试的考点。定期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能帮你拓宽视野,理解公共卫生的实际应用场景。
找到一个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和方式也非常重要。有的人可能早上记忆力好,有的人则晚上效率高,找到自有的高效学习时段,坚持下去,效果会更好。适当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或者找研友一起讨论,既能互相激励,也能碰撞出新的学习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