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起步较迟,直到十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回顾整个考研过程,我最遗憾的就是没早点着手准备政治。我花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看完第一本教材,平均每天投入两个多小时。接着,我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不久后又转向了《风中劲草》的学习。在十二月中旬,我完成了第一次通读《风中劲草》,而在考试前,我又重温了一遍,尽力掌握所有关键知识点,尽管仍有些不足。与一些前辈的建议相悖,我认为每个考研人应当给予政治足够的重视,最好从七月份就开始,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学习(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确实需要更多时间去深入理解)。暑假的两个月可以用来完成《序列一》或《红宝书》的第一轮阅读,同时结合做肖1000的选择题并开始记忆《风中劲草》。对于《风中劲草》中的疑难点和选择题的细节,要及时回溯《序列一》查阅。考前一个月,应关注历年真题的大题解答技巧,并开始做模拟题及背诵时事政治。理想的状态是,在考试之前,《序列一》能看两遍,《风中劲草》能背三遍,且肖1000的选择题要全部认真完成。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方面,首先确保逐题细致地回顾课本并完成所有习题。其次,建立一个错题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会不断重演,经常查阅有助于改正。然后,深度剖析历年真题,如果它们仍需你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那么就把真题当作模拟考试来对待,同样要深入理解并分析。如果你觉得真题过于简单,可以尝试一些模拟题,以挑战自我(但记住,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不宜过难或过易,以免影响你的数学水平提高)。从11月直至考试前一天,你应该重温一次错题集,并每周进行两次模拟测试。
考研英语方面:
优秀的四六级成绩并不代表考研英语也会出色。因此,对于那些常说自己英语能力一般的同学,无需畏惧,让我分享一下我的英语复习方法。我大约用了三个月时间专注于词汇记忆和阅读理解,红宝书的单词我大致背诵了两次,同时借助张剑的黄皮书来研读文章。虽然张剑的书中文章质量很高,但其命题风格与考研英语有所不同,所以做那些练习题的结果不必过于纠结。每天我会投入约三个半小时学习,直到六月中旬,我才开始接触真题,选择的是考研1号系列,感觉很适合我。我坚持每天做一篇真题,并在次日清晨背诵文章和短语,将2005年至2014年的真题文章几乎全部熟记于心。回顾起来,我在英语复习中的最大遗憾就是没在最后阶段预留几套真题来做模拟,导致后期缺乏新的练习材料,因此真题我大约重复做了三次左右。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涉及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运营及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交通流理论、交通需求预测、交通设施设计、交通控制等多个领域。对这个科目,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至关重要。例如,交通流量、密度和速度的关系(三元关系),这是交通流理论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
交通需求预测是进行交通规划的前提。要熟练掌握各种预测模型,如四阶段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模型去预测未来交通需求。了解并能应用交通影响分析方法,这对解决实际问题极其关键。
再者,交通设施设计包括道路设计、交通信号设计等。这部分需结合实践,理解各类交通标志、标线的意义和使用,以及交通信号配时的基本原则和优化方法。参考相关设计规范,凭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交通控制技术也是考试的重点。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应用,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公共交通优先系统等,都需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交通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也常常出现在考试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一方面,扎实地学习课本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多做案例分析,凭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还参加一些交通工程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研究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历年真题是宝贵的复习资料。凭做真题,你了解出题人的思路,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定期自我检测,及时查漏补缺,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