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太久准备政治是没有效率的,因为知识的记忆容易消退。我是将近十月才开始着手准备的。我会专注于选择题,用蒋中挺的《800题》和肖秀荣的《1000题》来训练。我倾向于规划学习进度,确保每天都按计划完成任务。在十一月之前,主要精力放在选择题上,务必弄懂所有不熟悉的领域。我几乎做了两遍选择题,关键是要深入阅读!彻底理解错误的题目,将解析直接写在原题旁边。历年真题主要是为了理解题型,但题目不会重复,所以做一次就够了。大约进入十一月,我开始关注大题,特别是从真题中挑选出来的大题,仔细研究怎样回答才能切中要害,取得高分。接着,我开始做蒋、肖的模拟题,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是必备的,同时结合最新时事去背诵大题。今年,肖老师在大题上的预测相当准确。不过,大题无需过于焦虑,留到最后一个月集中背诵就可以了(我自己当时因为时间紧张,只剩十几天下手)。政治的关键在于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这会直接影响你的分数,与他人拉开差距,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理解先行,然后才是记忆!另外,北京地区的公共课评分标准较严,政治成绩关乎能否进入理想的学府。因此,绝对不能轻视政治复习。我的复习材料包括讲义、命题人的1000题,到了十二月,做四套卷的时候,我会用分析题来锻炼,不需要一字一句抄写答案,列个大纲,标出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进入了考场。不过,坦白说,我觉得自己的准备并不充分,心里没底,最近五年的选择题真题都没做。所以,你们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我这种状况,多做一些选择题真题是非常有益的。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学习是根基,必须持之以恒地记忆。仔细研读单词书上的每一个词汇,虽然考试大纲仅列出5500个词,但要知道每个词可能有多种含义,因此需要深入理解。通过实际的考研阅读练习来巩固这些词汇,你会发现在真题中某些词反复出现,但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可能有所差异。之后,我购买了一份真题集并反复操练了几遍。然而,仅仅做题而不查阅解析是远远不足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文论与写作",这个科目不仅需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强大的实践能力。理论部分,你需深入理解各种文论流派,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并能结合实际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时,我会建议你多读经典文论著作,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福柯的话语理论等,定期写作并接受指导也是提升的重要方式。尝试去解析不同文本,形成自有的评论风格,这将使理论知识更具活力。
“中外文学史”这部分,关键在于记忆和理解。你需对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有清晰的认知,了解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我采用的时间线法很有效,把历史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来,每个阶段的重点人物和作品一目了然。理解历史脉络和文化背景也很重要,这帮助你深入解读作品,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阅读原著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是西方的经典小说,都应尽可能地直接接触,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其深层含义。我通常会在早晨或晚上安静的时候,专心阅读,尽量做到深度阅读,不是浅尝辄止。
我强调的是复习策略。我坚持每天复习,即使只有半小时,也足够巩固一天的学习。每周做一次小结,把一周的知识点梳理一遍,每月则进行一次大复习,全面检查自有的掌握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耐心和毅力。遇到困难,别忘了寻求帮助,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家人,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