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光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肖秀荣系列(包括1000题、历年试题及知识点手册)——1000题搭配专用的红宝书来操练,做完后紧接着通过历年真题继续深化(据说每年都有重复题目,你们都清楚)。至于知识点,就是需要大量背诵,特别推荐2014年那本小册子,它将选择题与大题分门别类,非常符合我的学习习惯,使用体验极佳。对于政治主观题,我个人坚信肖四必须深入背诵且熟练掌握,因为肖秀荣教授的实力毋庸置疑,就算没预测到原题,你记忆中的素材依然能派上用场。不过,别只寄希望于肖四,在考试前的一个月,每天留出一小时去记忆其他来源的大题资料,例如徐涛老师的课程,今年我就额外背诵了一些关于十九大的专题和其他专题内容,即使记得不全,在考场也能灵活运用一点半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学习始于暑期,主要集中在午后时段。起初,我专注于复习阅读理解,以1997年的真题为起点,每日解决两篇。据前人经验,真题需至少做三遍,首遍仅做题,不查阅单词也不对答案,以免记住正确答案。第二遍完成后再对答案,依旧不查单词。第三次则需彻底理解每个单词、短语及句子含义,同时掌握每个选项中的陷阱。由于时间紧迫,我仅对2005年前的试卷做了一遍,而2005年后的试卷则重复做了两次,因为那时题型趋于稳定,难度也逐渐提升,更贴近当前考试模式。预计在国庆假期结束后,真题阅读部分应已完成。同样地,保留一些最近几年的未做试卷,用于考前模拟测试。阅读理解必须每天都练习一到两篇,保持解题状态直至考试。我坚持不懈地背单词,这让我受益匪浅,到了后期,阅读理解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了。我使用的是《红宝书》,总计背诵了约八九遍,考试前我已掌握了大约80%的词汇。早晨我会背诵100个单词,初期不必记住所有含义,记住一个就足够。待《红宝书》背诵四五遍后,再记其余含义,这样负担会减轻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单个单词的记忆时间不宜超过4.5秒。我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会将其标注在《红宝书》上。作文部分,我跟随王江涛的指导,背诵了20篇范文,大约从10月开始,因夜晚利于长期记忆,所以我选择晚上进行,并持续重复记忆直到考试前夕。背诵两遍后,我购买了英语答题纸进行默写,发现总会出现拼写错误,熟记并不代表能准确书写。作文通常采用印刷体或斜体字,斜体相对较易练习,早期可多加练习。自10月起,我逐渐开始专项训练新题型和阅读C部分,利用历年真题,完成后又购入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资料,仍安排在下午进行。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且深入。力学部分,关键在于理解牛顿三定律,掌握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动量、能量、角动量等。热学中,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统计物理的概念非常重要,要熟练运用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光学和电磁学则需理解光的本质,掌握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应用。近代物理,特别是量子力学,要理解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能够解决简单的薛定谔方程。
对固体物理,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电子输运等核心内容。理解晶格振动和电子态分布是基础,半导体物理和超导物理的理解则需更深入的学习。在备考时,我会凭做大量习题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记忆更重要。我会尽量从基本原理出发,理解和推导公式,不是机械地背诵。例如,在学习热力学时,我会先理解状态参数的意义,凭画出过程图来理解各种定律。在光学和电磁学中,我会凭绘制波前图和电场磁场图来帮助理解。至于固体物理,我会凭阅读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既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也能拓宽视野。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工具。它们不仅帮助我熟悉考试格式,也我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常考点,从有针对性地复习。我也会参加一些讨论小组,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