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扰扰的“苹果税”之争终于有了定论。近日,苹果公司与腾讯达成一项突破性协议,苹果将负责处理微信小游戏及小程序中的支付,并从用户购买金额中抽取15%的分成,而之前一般是收取30%的“苹果税”。
从30%到15%,“苹果税”打了对折,这也成为中国本土互联网生态发展的观察窗口。
“苹果税”指的是App Store面向应用开发者收取的佣金。在游戏充值、内容订阅、直播打赏等场景中,苹果一般要从中抽取30%的费用。“苹果税”是被开发者又爱又恨的“通行费”。基于封闭的生态系统,苹果之前一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坚持30%的抽成要求。结果,在腾讯生态之下的苹果用户的充值、打赏等,就面临“苹果税”的压力,很多用户的直观感受可能是:“充值打赏礼物,苹果手机充1元给7个钻石,安卓手机就给10个钻石”。
这背后还涉及两家互联网巨头的生态主导之争,苹果试图以“统一规则”维持App Store的权威,压制腾讯在中国互联网平台上早已构建起的微信生态。之前两家的谈判一度并不顺利,去年9月市场上就出现过“iPhone16不支持微信”的传言。但是,这一次双方还是握手言和,找到了共赢点。
苹果向中国互联网生态做出让步,有着复杂原因。
首先,在全球层面上,苹果税因其涉嫌垄断地位而饱受诟病,受到了司法制裁。
在美国,北加州法院已裁定禁止苹果阻碍第三方支付,开发者可直接引导用户外链支付,抽佣降至0%。去年3月,苹果面向欧盟27个成员国的应用开发者开放了一系列权益,包括开放第三方应用下载渠道;开放第三方支付。
其次,中国市场份额大、增长快,苹果有意愿通过妥协来维护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是苹果App Store的第二大市场(2024年数字商品销售额2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30亿);另一方面,中国小程序游戏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收入398.4亿元,同比激增99.2%)。如果中国一直坚持30%的标准苹果税不改变,那么,更多用户可能通过“对话框跳转客服链接”等方式规避抽佣,苹果将错失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机会,这对于苹果是得不偿失的。
在美国、欧盟要求苹果“减税”,在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特别是腾讯等中国平台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生态越来越强韧的大背景下,苹果本身很难坚持按老黄历收取抽成。如果苹果态度强硬,可能触发与腾讯、字节等平台的正面冲突;而完全放任“外链避税”,又会动摇其业务的根基。
所以,苹果需要中国的增长,中国的平台也有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不可能总是依附在苹果的规则之下,那么,基于力量对比的调整,苹果必然要在中国市场上做出再选择。
“苹果税”在腾讯生态中打对折,本质是全球科技巨头对中国本土互联网生态的适应和协作。此次“降税”也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中美企业之间有竞争、有分歧,但更多的是共赢的机会。“中国账本”——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发展前景、生态独立性等等,让互联网巨头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前瞻性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