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清代自首制度的表达与实践

11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清代自首制度的表达与实践

2025-11-02 动态更新

《能自恢彉:章太炎思想新论》

张志强、江湄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江湄教授合著的关于章太炎研究的论文集,不仅对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说、民族主义、“齐物”哲学等提出了新的看法,更深刻揭示章太炎思想与学术的当代价值与意义。章太炎区分世界文明,其一为“能自恢彉”者,如中国、印度,即不依赖其他文明而能够独立发展,本书以此为书名,意在凸显章太炎思想及其所阐发的中国思想文化的独立性。

《〈水经注〉通识》

李晓杰著,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本书全面介绍我国“水经”的写作传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成书背景、编纂撰写特点及古今研究小史,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这一典籍在地理学、历史学、文献学、文学和语言学等方面的价值,并辅以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古旧地图、3D复原图等多种图像文献资料,生动再现古代的河流水道体系与人文地理景观。

《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萧映朝著,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本书是一部从地缘政治视角解读先秦、秦汉历史的作品。作者创造性地提出纵向地轴和横向地轴的地缘政治概念,搭建起较为完整的地缘政治分析框架,对西周封建制,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并巴蜀、郡县制、筑长城、南征百越、始皇巡游,楚汉之争,西汉的郡国制、汉匈战争、经略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了全新解读。通过深入剖析西周至西汉一千多年间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考察了秦汉帝国熔铸成型的过程。

《西汉官吏的选任和迁转》

黄怡君著,东方出版中心·时刻人文

本书梳理帝制中国早期官僚人事制度的运作,为中国后世的人事制度提供参照基础。汉代人才辈出,有才干的基层小吏可晋升至公卿,颇为后世论史者称道。本书分析官吏经由各种途径升迁的难易度,以及循不同路径迁转的优劣迟速,借此探讨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设计,解释当时如何疏通底层官吏的上升通道。

《“作”者与王权经义的话语形构:汉代〈春秋〉学的诠释机制研究》

郭西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孔子作《春秋》”这一经学声明推动了《春秋》在汉代的正典化进程,也引发了一系列丰沛的诠释和激烈的论辩,使得汉代《春秋》学呈现出经与传、经与史、经与术等多种维度互动演绎的话语景观。本书以比较诗学的立场重访这一充满张力的历史剧场,将汉代《春秋》学视作一项宏阔而复杂的话语运动,深入阐析其间的运作机制、诠释特征与历史效应,并力图使其所涉诸种特殊而具体的论题转化为同犹太教、基督教、古希腊史诗等经典话语传统具有关联性、共通性和对话性意义的中观议题。

《公私同圣的秩序建构:王权视角下皇帝祭祀与祠神敕封的隔绝和整合》

姚明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对古代中国的“公”即“国”“私”即“家”的神圣性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从“公”对神圣的塑造到“私”对神圣的分享,详细阐述了古代中国“家国一体”“家天下”概念背后的公私秩序如何形成以及形成程度的区分依据;尤其指出公私同圣不仅是传统中国的一大特征,更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形成与延续的奠基因素。

《浙东唐诗之路名物遗迹研究》

胡正武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唐朝浙东观察使所管辖的越台明等七州地盘为范围,分类介绍浙东唐诗之路所及山水胜景和人文遗迹的历史、现状及其适宜诗路文旅的内容,其中有著名物产的也结合唐诗作品加以介绍。

《明宫彤史:明代宫廷女性》

彭勇、潘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按照皇后、妃嫔、公主、女官和下层宫人的等级秩序,围绕明代宫廷女性制度、女性角色和女性生活等三个方面展开,既分析制度、角色和生活的历时性特征,又尽可能挖掘它们在明朝277年的因循与变化,在制度梳理中穿插个案分析,力图多角度揭示明代宫廷女性的社会存在。

《改过自新:清代以来自首制度的表达与实践》

蒋正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本书是一部以自首制度为讨论核心的法律社会史专著,追溯清代至今自首制度的演变轨迹。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案例生动论述了自首制度的内涵与发展,深入剖析法律条文与制度实际运行,将中华文明独特的家国一体观念纳入法律史研究。本书打破了传统与现代自首制度割裂研究的局限,聚焦近代变局与“西法东渐”背景下,自首制度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延续生命力,探讨当代自首制度对现代司法思想的吸收和对社会变迁的适应,并通过与韦伯的形式理性法等进行理论对话,揭示制度从传统“实用道德主义”向现代的演化,为理解中国法律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参照。

《清代官补图典》

臧诺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官补存在于明清两朝,既是实用的物品,又是美丽绝伦的纺织品,用于表明使用者的政治地位。本书着眼于清朝服饰制度下的官补及其上的各种装饰。通过对各类官补的分析,作者对清代官补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图文并茂,使用了近千幅高清插图,包含数十件海外公共馆的藏品、重要藏家贺祈思(Chris Hall)及作者收藏的官补。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

孙明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朝尚未完结,时人何以感知“中叶”气象?调试弊政的种种构想,何以成了新弊政的滥觞,以致积重难返?嘉道两朝,承平日久,变局初现,表征之一就是积弊日益凸显,因循弥漫天下。陶澍、洪亮吉、包世臣、龚自珍、魏源等治理能臣均敏锐地感知到大时代的总体性状态,并在这种特定的“政治时间”内,反复思索困境的生成机制,希望在制度理念的调试下扭转局面,但事与愿违。本书讲述的,就是清王朝大厦将倾之前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中叶往事,在种种改变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直面皇帝和经世官僚的焦虑时刻。作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一环,清中期国家内部的种种危机与应对,也相当程度上预示了王朝周期特殊时刻的最终到来。

《观乎动植:康乾时代的清宫博物绘画》

王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全书以“继承”“融合”和“传播”为主题对清宫博物画进行探讨:“汉绘传承”部分,尝试探讨清宫绘画对汉民族博物绘画技法和特色的继承;“满风融汇”部分,讨论满洲文化与清宫博物绘画之间的关系;“寰宇交流”部分,讲述传统汉族博物绘画在清宫中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同时亦对清宫博物绘画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进行了考察。

《盗臣:乾隆四十六年钦办大案纪事》

卜键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讲的是乾隆朝的一桩贪腐大案。由原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发端,牵涉一众盗臣、贪臣,论斩论绞,革职抄家,乾隆帝皆予穷治。在雷霆手段的背后,亦有一段君臣情感史。作者试图从浩瀚的档案文献中认知帝制时期最后的盛世,其衰败从何而生。

《自由鸟与蜗牛》

王传著,上海三联书店

史禄国是享誉世界的俄国人类学家,国际公认的通古斯研究权威。他在中国度过了自己学术生命最成熟、最旺盛的17年,一生中绝大部分著作在中国出版,对中国早期人类学界的影响深远,贡献卓著。本书在广泛搜集、整理史氏在华活动资料的基础之上,详细梳理、研究史氏在华期间的学术研究,以及他与傅斯年、顾颉刚、费孝通、苏柯仁等中外知名学人的交游活动,深入探讨史氏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客观评介其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研究的学术贡献,进而观察并剖析人类学在初入中国时所面临的各方不同态度及其发展境遇。

《“笔”路蓝缕:中国民族铅笔制造业史话》

徐鸣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讲述满怀“实业救国”理想的吴羹梅等企业家们,演绎了“中华牌走遍世界、长城牌固守国门、飞机牌实业救国、鼎牌自强不息”的中国铅笔行业创业史。本书采取纪实加科普的写作方式,描绘了中国铅笔制造工业的概貌,也为上海制造工业史留下一笔丰富的史料。

《旧日烟火》

唐浩明著,岳麓书社

本书是唐浩明先生所著的一部全新读史随笔集,分为三卷,卷一重点介绍了曾国藩及其密切相关的人物,探讨了这些人物对湖南乃至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卷二则集中讨论了湖湘文化,从屈原到陶澍,从湘军到湖湘理学,展示了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对近代湖南发展的推动作用;卷三则收录了作者对历史小说创作的思考与实践。

《箫韶记胜:中国音乐的法、理、情》

龚鹏程著,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舜乐《箫韶》,孔圣知味,溯之古音,乃见雍和。经西学东渐,中国古典音乐已渐散佚。谱在音缺,器存韵亡。无怪乎作者要发问:堂堂自立于寰宇之间,我们还有什么路可走?作者以中西比较之法、礼失求野之姿,搜绎、探寻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理论、手法、技艺、谱记、应用与文化,尤重音乐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11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清代自首制度的表达与实践》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