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10 月 28 日,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乡政府办公楼内人头攒动。" 今天选安置小区的新房,我一大早就来了!" 南北关村村民高林说。
今年 8 月,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小康营乡等 5 个乡镇的部分房屋严重受损。
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甘肃省高标准推进灾后重建,规划建设 6 个集中安置点,供 325 户受灾群众居住。国庆节当天,所有安置房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从 10 月 26 日到 28 日,325 户受灾群众全部完成选房。
早上 6 点,高林就到了选房现场,看展板、听政策。10 点半,选房开始,大家从各自报名的户型房源中抽取安置房。高林搓搓手,抽出一个选房球,给一家四口选到了一套位于 5 层的两居室。
"80 平方米的新房,自己掏不到 5 万元就能住进去。" 高林说。原本,安置小区房屋每平方米建设成本超过 3000 元,通过争取项目和政策补贴,按 2500 元每平方米计算房价。此外,甘肃省还将受灾群众全部纳入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范围,每户享受政策补贴 10 万元、贴息贷款 5 万元。同时,当地依据原本受灾房屋不同情况,分别另外给予每户不同数额的补贴,免除房屋手续办理中的契税等。
" 装修得很好,一个来月后就能入住。" 高林十分高兴。拿着新房合同,他直奔新家看房。
安置小区和乡政府仅一墙之隔,到县城车程 15 分钟,距高铁站 7 公里。" 房子位置好,去哪都方便。" 高林很满意。
规划安置房期间,当地摸清受灾群众需求,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在小区的两栋楼内分别设置 80 平方米、100 平方米和 125 平方米 3 种户型,方方正正,坐北朝南,通透明亮。此外,村民还将获得社会捐助的沙发、冰箱、洗衣机等家具、家电。
安置房安装了电梯。" 一梯两户,电梯宽敞,不用爬楼搬运东西了。" 站在电梯井前,高林喜悦地说。
安置小区施工方、甘肃建投项目经理张年介绍,为提高效率,项目高峰期同时在岗超过 200 人,吊车上料改为升降机上料,建筑吊篮增加 1 倍,暖气井全部购置成品…… " 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能保质保量、加快进度,让群众更快住进新房。" 张年说,施工期间还邀请了群众代表到建设现场监督。
安置小区里,工人正在外立面铺设保温装饰一体板,双层真空玻璃窗已经安装好。11 月 1 日起,乡政府锅炉房开始为两栋楼供暖。" 有了暖气,内部装修烘干、完工交房会更快。" 小康营乡党委书记张娇龙介绍,入住前,受灾群众通过投亲靠友、在外租房等临时过渡,对于困难较大的群众,当地开展过渡期生活临时救助,按照每人每月 600 元标准救助,最多可享受 3 个月。
住进新房子,开启新生活,还需长期、有力的配套支撑。榆中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光华介绍,所有受灾群众今年都能够搬迁入住," 十五五 " 时期还将继续完善安置小区的绿化、亮化和物业服务,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
" 要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陈光华表示,将发挥榆中县 " 高原夏菜 " 等农业产业优势,开展技术培训,在安置点周边发展设施农业、采摘农业等,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看着安置小区里的新家,高林目光明亮:" 新房到手,心里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