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其实并无捷径,关键在于把握事实和理解概念。大约在10月份我才正式启动复习,利用手机应用上的一个考研政治题库,里面包含了大量选择题,每个章节都有很多题目,我反复做了大约三次。进入11月,市场上的模拟试题开始涌现,我便购买了诸如蒋五、任四、肖八以及米鹏等名师的模拟卷来练习。务必记住,选择题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你的总成绩,因为主观题的差距通常不会太大。从11月中旬起,我开始背诵主观题,如肖八、肖四的答案,以及蒋中挺的预测题,几乎全都熟记于心。尽管最终考试没全遇到原题,但答题时仍能应对自如。然而,我对自己的政治成绩并不满意,这里再提一次,书写清晰度至关重要,我的字迹实在太差,这可能也是我的两门公共科目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词汇、复杂句理解和阅读策略。对于词汇,如果你的基础扎实,不刻意记忆也能应付;至于复杂句,可参考“考试虫”的相关书籍,虽然可能有些生僻单词,但它对句子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适合初期提升阅读理解。另外,张剑的考研阅读模拟题集非常接近真实考试,值得推荐。阅读策略则需要通过研习历年真题来培养,张剑的真题集因其优质内容而备受推崇,重点在于理解解题思路。
针对考研英语,共有五个题型。首先是完形填空,这主要依赖于日常积累和语言直觉。若有余暇,每日练习一篇或许有益,但我个人并未尝试,仅深入研究过真题。其次是阅读理解,它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尽管某些答案可能存在争议,但大部分都是合理可行的,关键在于充足的词汇量和大量阅读以增强基础,更进一步则是洞悉命题者的思考方式,即运用反向思维,了解对手方能常胜。
第三种是新型题型,初次接触可能感觉难度适中。接下来是翻译题,我个人认为这是最直观的部分,主要考察词汇和短语掌握,考场上的确知道什么就写什么,即便不懂也要尽量编出内容。最后,作文部分分为大、小两篇,虽说大家可能写得相似,但依然有机会获得高分。据说有些考生凭借预先准备的模板取得了好成绩,只能说他们运气不错,毕竟不能每次都遇到原题或未被识别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学综合涵盖了大量的基础法律知识,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对宪法,理解国家权力结构和公民权利至关重要,民法则需深入理解物权、债权、人格权等基本概念。刑法的学习则强调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构成要件。我在复习时,凭阅读教材,结合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这些学科的理解。
国际法学是更具专业特色的科目。它不仅涵盖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内容,还需关注最新的国际动态,如国际贸易规则、人权保护、海洋法等。我经常凭阅读国际法院的判例,以及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公约来拓宽视野。我也会定期参加模拟法庭活动,以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提升自有的法律应用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法律条款,我会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使其更易于理解。我坚持每天做一些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我还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讨论也是我学习的重要方式。我参加了一些学习小组,会定期讨论难题,互相解答疑问,这种互动我受益匪浅。我还发现,教授的讲座和答疑时间非常宝贵,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往往能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保持对法律的热爱和尊重是我持续学习的动力。法律并非只是规则和制度,它是公平正义的象征,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我深信,只有真正热爱,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